18.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將獨立占地的公共充換電站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按照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明確土地供應方式和流程,支持采用租賃用地方式建設公共充換電站。(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配合單位:省能源局)全省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停車場,配套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車位占總車位的比例達到15%以上,相關部門據此進行竣工驗收。(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配合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優化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布局,在省內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原則上按照50公里間距建設充電設施;提高省內高速公路服務區已建成公共充電站(樁)管理維護水平,確保充電樁公共服務平臺在線率不低于95%,支持通過合作經營等模式降低充電設施運營成本。(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單位:省能源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19.提升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覆蓋水平。全省新建居民小區停車位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與主體建筑同步設計、施工、驗收;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對具備條件的小區增加停車位,建設充電樁。鼓勵居民小區采用有序充電模式,支持出臺充電設施建設、使用等標準文件,引導充電設施健康、有序發展。(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
20.支持氫能混合場站建設。推動在高速服務區、港口碼頭、工礦廠區及公路沿線建設氫/油、氫/氣、氫/電混合場站。支持利用符合條件的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站點網絡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在符合已有管理規范和安全條件前提下,對不新增用地的,無需另行辦理加氫站規劃選址手續。(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加強督導評估。
21.強化工作督促和業務指導。建立報告評估工作機制,各有關市及時跟蹤監督、按期報送重點項目、重大產業攻關、重要園區建設工作進展,定期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開展督導評估,抓好評估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新材料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材料,推廣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與典型應用,形成一批先進的自主核心技術。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2022年年底前,新材料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新增300家左右,累計達到約2600家。(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二)特色集群日益壯大。2022年,全省布局建成10個左右百億級產業集群,2-3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全省形成一批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聚集帶,培育提升20個以上集群領軍企業。(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
1.健全完善省市縣一體化推進模式。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強化調度管理,推動形成省級統籌協調、市級跟進指導、縣級深入落實的協同工作格局,凝聚強大工作合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精準繪制產業鏈圖譜。聚焦新材料重點產業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動態更新完善“1張圖譜”和“N張清單”,精細化、精準化掛圖作戰,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快實現重大突破。(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開展“專精特新”企業融鏈固鏈行動。精準組織對標學習、現場調研等交流活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促進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和重點產品配套適用,帶動全鏈條優化提升。(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推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4.大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機制,加快推動山東國瓷年產15000噸車規級MLCC用電子陶瓷材料等50個省重大項目、聯泓化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醋酸乙烯聯合裝置等109個省優選項目、美瑞新材料年產20萬噸彈性體等39個省“雙招雙引”重點簽約項目建設,確保2022年完成投資500億元。(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5.持續抓好項目策劃儲備。以補鏈延鏈強鏈為導向,深入新材料重點企業、重點地區謀劃對接,挖掘、儲備一批補鏈延鏈強鏈的大項目、好項目。廣泛協調投資機構、科研院所、高端智庫等資源,強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對接匹配,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啟動。(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6.推動數字化賦能增效。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新材料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鼓勵新材料重點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第三方機構等聯合打造專業化、特色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征集發布一批“工賦山東”場景需求。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實施一批新材料智能化技改項目,創建一批國家、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
7.加快培育產業集群。聚焦打造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堅持梯次發展、協同發展原則,加快淄博、煙臺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強優勢、濱州高端鋁材等“雁陣形”產業集群拓規模、泰安綠色建筑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出精品,2022年再培育建設一批產業集群,打造大中小集群優勢互補、協同融合發展新格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8.塑優培強龍頭企業。依托省新材料領軍企業庫入庫企業,針對性加強指導支持和漸進提升,打造一批以創新引領驅動、行業領軍先導、高端人才集聚為特征的領航型企業。重點抓好圣泉集團、路德新材料、宏橋新材料等22個“雁陣形”集群領軍企業發展,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5300億元。用好省級支持高質量發展獎勵資金,遴選不超過10家經濟效益好、創新能力強的重點新材料企業予以支持。(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