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和成品之間矛盾中,所需要解決的勢必是成品問題。目前,鹽湖提鋰工藝包括前端鹵水開采、中端富集分離,后端產品轉化三個環節,工藝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中端富集分離環節。
結合成品和我國當前鹽湖自然稟賦的缺陷,中低鎂鋰比以沉淀法為主,高鎂鋰比主要采用吸附和膜分離法。
其中吸附和膜分離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場景較為廣泛,因此環保企業要開拓鹽湖提鋰業務,就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1.以膜分離技術為主,降低膜耗損率、提升膜材料強度或抗污染性
高礦化度、高鹽度的鹽湖鹵水極易造成膜污染,一方面對膜的穩定性、耐酸堿性都提出了極高要求;另一方面納濾膜、反滲透膜也成為提鋰中重要耗材,鹽湖提鋰產能大增將為膜技術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2.以吸附法為主,解決水資源耗損問題
我國大面積鹽湖分布于青海、西藏兩地,淡水供給較少,環保技術借助吸附法提鋰,需耗費大量水資源,吸附法若想成為鹽湖提鋰主流技術,環保技術企業需攻堅淡水資源耗損問題。
由于對復雜的技術工藝以及鹽湖資源的的要求,鹽湖提鋰要想在短期內實現快速擴產可能性很低,疊加下游動力電池等的高需求,鹽湖提鋰或將供不應求,這可能也是鹽湖提鋰價格攀升的基礎。這個過程,正是環保技術企業可以拓展的空間。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