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差距就更大了。在環境督查當中發現的問題,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聚焦在工業園區里面。工業園區變成地方的經濟發動機,但是很多污染也都聚集到一塊了,有處理難度,有上下游的博弈,管理機制上也還不太順。政府其實也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環保企業去提供相應的服務。
其他方面,如河道、管網、有機固廢,都是剛剛起步。之前許總就提到我們進入了環境大建設的階段,現在我們的認識清晰了很多。國家不僅在做長江大保護,去年10月也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作為環保人,行業發展面對這樣的機遇時,還是激動不已的。另外,我們看行業也不能脫離經濟發展的狀況。前兩個月,我去昆山,故地重游,我做調試的那個污水處理廠,當時水量不足,十五年來不斷擴建,現在已然是20萬噸的項目。
對比之下,河北任丘污水處理廠,中持2010年去的時候,進水量大約是2萬多噸,還不穩定,現在也到了5萬噸,快滿負荷了,水量十年翻了一番,但是昆山十五年翻了好幾番——而且新建了好幾個污水處理廠。從水量變化上能看到一個城市的發展,這就是中國經濟現狀。南北方的發展狀況、發展前景依然有很大不同,環保行業,還是要區分不同地區。
綠:中持面臨怎樣的局勢?朱總離任會有什么影響?
喻:時代的腳步沒有人能夠阻止,包括環境大建設,包括環境需求的升級,包括央企、國企的進入,中持對于這樣的態勢一直是積極、正面反饋。引入三峽集團,投身長江大保護,充分擁抱央企、國企,就是基于這樣的認知。
長江環保集團已經定增為中持第一大股東,通過過去一年雙方的交流,鋪墊、磨合,以及經營上的合作,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并且已經完成了實質對接。
長江環保集團對中持團隊和朱總本人也是高度認可。在環境領域,長江大保護是一個空前的偉大事業,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投身于此,朱總的履新和我們與長江的合作,其實都是同樣的目的,只是方式略有不同。我們認為,這對雙方以后的合作會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中持內部也是一直在做人才培養,希望能形成好的梯隊,因為新老交替是公司經營中的必然過程;同時我們創業團隊也一直比較穩定,因此更換總經理并不會很倉促或給經營帶來很大影響。
一句話就是,當前中持面臨的是一個機遇期、窗口期,也是轉折期。
綠:中持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的?
喻:公司制定戰略,“戰”是選擇在什么地方競爭,“略”是確定用什么樣的策略,對于中持的情況來看,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毋庸置疑會是我們的戰場,我們還是會致力于技術領軍,不斷去強化我們的技術能力,打造我們的技術產品,作為我們近階段的核心追求。
長江大保護我們在過去一個階段已經有了布局,長三角公司輻射浙江、江蘇和上海,安徽公司輻射江西,湖北公司輻射湖南,團隊已經到位,陸續開始策劃、推動有代表性的項目,我們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示范性的業務落地。
黃河大保護,我們原有的區域也會繼續發力,京津冀中心已經開始向山東延展,河南分公司和西北分公司,已經開始在研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也會陸續著手系統、深入的調研,為進一步的發展尋找機會,積蓄力量。
為了不斷強化我們的技術能力去支撐社會發展及環境升級所帶來的新需求,我們成立了工程技術中心,主要方向是以概念廠為代表的市政污水業務、有機固廢業務、工業及工業園區業務、管網及溢流污染業務、環境調查及管理業務,我們希望通過工程技術中心,持續梳理、總結、歸納、輸出我們的技術經驗,并不斷鏈接好的行業資源和專家,引領、支撐我們的業務發展,為三峽,為我們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好的技術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我們中持的發展之道。
結語
中持股份在新形勢下選擇了一位比較年輕的總經理,體現出重視專業團隊、專業能力的價值取向,喻正昕自身素質也很全面,而且他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的運作方式,看起來是一次良性的企業傳承。
但是這樣一個完全在中持團隊內培養產生的總經理,他的宏觀視野是否會受到限制?許國棟本人也曾說過,“優秀的人經常是多個單位培養出來的”。即使企業選擇了一個內部接班人,也必須繼續向外部世界學習。對中持股份的新當家,我們的期許和質疑并存,一切有待時間證明。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