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需要“硬功夫”
新華社記者:2021年中央環保督察曝光了一些城市的問題,我們發現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問題更嚴重,請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目前城市總體成效如何? 張波:黑臭水體是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其實質是污水、垃圾直排環境的問題。任何一個城市,不管你外表多么光鮮,只要還有黑臭水體,就說明你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不合格。所以我想大家可以這樣來評判。 “十三五”期間,黨中央明確要求,要堅決打贏、打好黑臭水體攻堅戰,是七個標志性戰役之一,全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了很大的力氣。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整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一點應該客觀的評價。 295個地級以上城市,當初的黑臭水體也是很嚴重的,我們到一些城市,想找哪條河不臭很難,幾乎條條河都臭。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應該說90%以上的黑臭水體比較穩定的解決了黑臭的問題。長期生活在黑臭水體旁邊的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增強了很多。通過黑臭水體的治理,周邊的沿河、環湖開展生態修復,把城市一些比較低價值的空間改造成為了高價值空間,周邊的人氣提升,拉動了招商引資,形成了一些地方經濟新的隆起帶。 黑臭水體治理這三年,據不完全統計直接投入超過了1.5萬億,一定程度上拉動了經濟增長。但是這項工作進展的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黑臭水體,原來沒有怎么解決,或者解決了治標不治本,一場雨之后就現了原形。 存在的問題有:一些地方重視不夠,做事情花架子多,實工少。有一些地方撒藥,有一些地方加蓋板,調水沖污,所謂“聰明的做法”一度還很盛行。中央環保督察、媒體都不給面子,都把這些問題擺在桌面上。讓所謂的聰明人丟丟面子。有一些城市表面上花了不少錢,但是工作質量、管網收集質量不行。管網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進水濃度很低,幾乎不處理都基本達標了,這說明工作不扎實。有的地方城市的污水衛生管理不扎實,城市大排擋經常把一些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環境清掃垃圾都往雨水箅子里倒。一下雨黑臭水體就出來了,一些地方的初期雨水COD濃度高達2000毫克/升,一般的生活污水才300多毫克/升,可見雨水管道“藏污納垢”問題嚴重。
還有一些地方經濟政策不到位,國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費政策要到位,要基本涵蓋各項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為止政策也沒有到位,收費機制也沒有落實。因此,市場的作用發揮不出來,財政的力量又捉襟見肘,這就使得整個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長效機制很難建立起來。
黑臭水體治理是一場硬仗,治的是黑臭水體,比的是各地干部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風。作風漂浮、作風不實,在這場硬仗面前一定要吃敗仗,打不贏的。建議當前黑臭水體治理落后的地區要向先進地區學習,取取經。每一個黑臭水體治好的城市,工作都是非常實的,都是勇于擔當的。沒有硬功夫,打不贏黑臭水體這一仗。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我們會動用衛星遙感、現場核實、群眾舉報等各個渠道,加強監督。中央環保督察也會始終把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進行監督。只要是我們發現哪個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眾不滿意,我們就立即納入國家清單,實行清單管理、跟蹤督辦、逐一銷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不獲全勝,絕不收兵,謝謝大家!
“十四五”長江流域將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
中國青年報:2022年生態環境部提出要重點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并開展考核試點。關于考核的設想是什么?具體有哪些打算?工作目前的進展怎樣?謝謝。
張波:剛才已經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以水環境理化指標為代表的優良水體比例是比較高的,成效是顯著的,單看這一條是了不起的成績。
但是,同時還要看到,我們在水生態系統失衡方面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這個突出短板不補上去,我們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就很難全面實現。我們不能單兵突進,畸重畸輕,必須要突破水生態保護修復難題。怎么來突破?2022年生態環保工作會議提出,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的水生態保護機制,這是我們的突破方向。“十四五”期間在長江流域開展水生態試點,有利于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科學理念,聚焦流域突出的問題,精準傳導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通過解決流域的突出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通過長江流域的重點突破來帶動全國的水生態保護修復,這是總的考慮。同時,這項工作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一個具體舉措。
具體工作中,有這樣幾個考慮。
一是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建立以“水生態系統健康”指標為核心,以“水生境保護”、“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保障”等三方面指標為支撐的指標體系。努力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建立“三水統籌”的新格局。通過考核,扎扎實實把系統治理的新格局建立起來。
二是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長江流域水生態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復雜的,解決問題總是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比如說長江自然岸線的破壞是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要設立一個指標。既包括沒有人為活動的天然岸線,也包括雖然有人為的一些活動,但是按照岸線的基本生態功能進行修復的,引導地方因地制宜開展岸線保護修復工作。我們也還會兼顧長江的源頭以及長江上、中、下游特點差異,設定符合地方實際的評價考核方法。
三是簡便易行,逐步完善。先建立國內已有較為成熟的指標體系,在操作層面上實現可監測、可評價、可考核,合理設置階段性目標任務,后續在試點實踐中再逐步完善。
四是加強協同,形成合力。一方面銜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十年禁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等重點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部門間政策及標準規范的協同,共同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機制。這項工作十分復雜,也具有挑戰性,如何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把好事做好,對我們是一個挑戰。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出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開展評價考核試點,為全面推行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工作奠定基礎。謝謝大家!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