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固廢網獲悉,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故事被收錄進2021《哈佛商學院案例集》。6年30多倍的業績增長,康恒環境成為近年來全球增速較快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成為全球領先的環境綜合治理企業”——康恒環境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接近現實。康恒環境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是哈佛商學院在尋找的答案。今天,中國固廢網帶您品讀康恒環境的發展故事。
近日,中國固廢網獲悉,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恒環境”)的發展故事被收錄進2021《哈佛商學院案例集》。
哈佛商學院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商學院之一,在美國素有“管理者搖籃”之稱,上個世紀20年代哈佛商學院首創案例教學法,為全世界范圍內的各大院校、企業和研究機構廣泛借鑒。為將案例教學法作用發揮至最大,哈佛商學院教師一直秉持對商業案例精挑細選、認真打磨的原則,從不在入選質量、入選資格上有絲毫懈怠。
治學嚴謹、學術規范的哈佛商學院對商業案例的甄選和質量的嚴格把控,說明了只要能入選案例,那么這個企業在某些方面一定具有獨特經驗和啟發性。但在哈佛商學院眾多商業案例中,來自中國企業的案例卻少之又少,而能入選的中國環保類企業就更加屈指可數。康恒環境發展故事入選哈佛商學院案例集,是對康恒環境多年來發展經驗的極大肯定。
康恒環境取得如今的成績,非一日之功。2014年算得上是康恒環境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年,這一年,康恒環境還只是一家以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及相應解決方案為核心的設備商,員工不到百人,年收入不到2億元,凈利潤僅3000萬元,手里沒有一份垃圾焚燒發電PPP/BOT合同。同年,康恒環境引入中信集團中信產業基金入股,插上資本的翅膀后,康恒環境以此為契機,從焚燒設備系統供應商成功轉型為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固廢處理服務商,業務涵蓋靜脈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環境修復、生物質發電等領域。康恒環境對市場的布局,勢如破竹,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躋身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康恒環境首次躋身“中國固廢行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企業”。
國內業績節節開花的同時,康恒環境也在布局著國際布局。在進軍海外的大批企業中,康恒環境不是最早走出去的,但卻是起點相對較高的——2019年3月25日下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共同見證下,康恒環境與中投公司、法國國家投資銀行、法國Quadran公司簽訂《可再生能源開發平臺共建合作協議》。該平臺旨在于推動組合式國際新能源項目的發展,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太陽能以及風能發電項目。這一協議的簽訂,為康恒環境強勢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的康恒環境,業務已覆蓋城市固廢綜合治理、靜脈產業園建設、垃圾焚燒發電EPC及委托運營、環境修復等各個環保領域,成為了國內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商;累計取得垃圾焚燒發電PPP/BOT項目超60個,日處理生活垃圾超9萬噸,總規模列全國三強;同時,其垃圾焚燒技術和設備國內應用在200多個焚燒廠,銷售市場份額超過1/3。康恒環境2020年的員工人數已突破2000人,產值超過60億元,凈利潤超過8億元。
6年30多倍的業績增長,康恒環境成為近年來全球增速較快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成為全球領先的環境綜合治理企業”——康恒環境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接近現實。
康恒環境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是哈佛商學院在尋找的答案。今天,中國固廢網帶您品讀康恒環境的發展故事。
緣起:2008年,一群飽含報國情懷的年輕人開啟創業之門
時間回溯到2008年,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方興未艾。宏觀層面,國家已確立垃圾焚燒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首選項,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從供應端看,隨著城鎮化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焚燒原料充足;從需求端來看,國內絕大多數城市都面臨“垃圾圍城”這一嚴峻問題。
彼時,康恒環境創始人龍吉生博士,在日本留學、工作多年后,回到了祖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開始創業。而在日本留學期間,日本城市街道的干凈整潔給龍吉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他博士畢業后,選擇去日本的環保技術咨詢企業工作。期間,龍吉生除了完成日本國內的工作外,同時還以日方技術咨詢顧問的身份,主持了中國國內多個大中城市垃圾焚燒項目的設計與建設,并積極參與國內的學術活動以及國家標準規范的編制等。
見識了國外環保事業的先進發展經驗,也意識到當時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所面臨的困局。帶著“學成歸來、回報祖國”的情感,這一次回國,對龍吉生來說,是全身心的回歸。那一年,他在上海和一群年輕人一起,創立了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之初,康恒環境就確定技術是其立命之本。
而康恒環境成立的初期,國內焚燒廠設備多靠國外進口,不僅價格奇高。同時因為外國垃圾成分與國內的不同,難以適應國內垃圾濕度高、熱值低的特性,設備故障多,維護成本高。為了降低成本,更適應我國的垃圾國情,提高處理效率,這段時期,國內已經開始涌現出一批企事業單位,在借鑒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開始研發適合國情、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垃圾技術、工藝及設備。
康恒環境便是這批闖出國產化突圍之路的企業代表之一,康恒環境引進了日立造船機械爐排爐技術,并根據國內垃圾特點進行改進創新,大幅提升了垃圾焚燒設備的國產化率。該技術于201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經過多年努力,康恒環境累計取得30余項科研成果,申請國家專有技術近400項,其中專有技術發明近200項,參與編寫超2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成為了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這兩大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主要成員單位,建成了上海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上海市垃圾焚燒處理技術及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匯聚起一支實力雄厚的、以行業專家及領先學者為主的研發隊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