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11月5日,“2021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暨生態產品博覽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分論壇”在安徽黃山開幕,本次論壇以“踐行兩山理論奮斗十年路,實現生態價值開篇布新局”為主題,圍繞生態產品價值進行交流,為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探索。
在論壇下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分論壇現場,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導曾賢剛從生態產品的概念與特征、重大意義、運行機制及實現路徑、保障制度、研究展望等方面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進行闡述。
曾賢剛
曾賢剛表示,生態產品的概念包含兩層:一層是狹義的生態產品,指生態環境要素。另一層是廣義的生態產品,不僅包括生態環境要素,如干凈的水、森林、空氣、濕地等,還包括生態農產品、生態工業品等物質產品。價值是由需求、消費者確定的。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首先要對價值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價值在空間上存在異質性,同樣的生態環境、同樣的生態產品,在不同空間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另外,價值在時間上也存在異質性,因此現在強調雙碳、低碳發展的路徑,設計上要考慮隨著技術的進步,將來低碳產品價值大小的變化問題。
曾賢剛指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實踐,是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持續的激勵機制,是讓提供生態產品的地區和群體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其運行機制和實現路徑主要基于四方面,基于政府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于市場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于“政府+市場”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于社會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其中新安江模式是一個典型的基于政府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通過價值的評估、價值的實現,改變人們的行為,從而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關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討領域范圍極廣,曾賢剛表示,生態產品價值交易平臺的建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仍需加強。“十四五”期間,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將是新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下一步,黃山市將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和釋放生態環境的潛在經濟價值,構建起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