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陽市 “ 十四五 ” 再生水利用 規劃》正式發布,對沈陽市“十四五”再生水進行了詳細規劃,《規劃》提出,落實國家要求,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徑,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節約用水;按照“集中利用為主、分散利用為輔”的原則,因地制宜確定再生水生產設施及配套管網的規模,構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系統。 規劃基準年為 2020 年,規劃至 2025 年再生水利用率達 30%以上;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詳情如下:
關于印發沈陽市 “ 十四五 ” 再生水利用規劃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沈陽市“ 十四五 ”再生水利用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落實和組織實施。
沈陽市水務局
沈陽市發展改革委
2021年10月28日印發
沈陽市 “ 十四五 ” 再生水利用 規劃
一 、規劃背景
沈陽市是嚴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我國人均量的 1/6,水資源短缺問題已制約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再生水利用可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良性循環,有效解決城鎮缺水問題。加快推動再生水利 用,對緩解沈陽市水資源緊缺,優化水資源結構,保 障城市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我市實現水資源可持續開發與保護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全面推進生態文 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國家、省、市出臺一系列政策要求推動沈陽市再生水系統建設,要求到2025年沈陽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同時沈陽市作為“國家節水型城市”,要求城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不小于20%。結合沈陽市的現狀情況,繼續進一步加強再生水系統設施建設,為推廣再生水利用奠定實施基礎。
沈陽市的再生水需求顯著。一是熱電廠再生水需求突出,目前沈陽市熱電廠中約73%的循環冷卻水源使用地下水或市政水源,成本較再生水水源高;二是城市水系部分河道亟需補水水源,如輝山明渠、南小河等無上游水源的河流,可優先考慮使用再生水作為景觀補水水源;三是市政雜用水源需求量較大,現狀大多選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為水源,浪費了水資源,同時地表水水質無法得到保障。
在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下,開展“十四五”再生 利用規劃編制工作,指導沈陽市再生水項日建設有序開展。
二 、規劃總論
(一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720平方公里,包 括和平、沈河、大東、皇姑、鐵西,及 于洪、沈北、 渾南區、蘇家屯區的部分區域。
(二 )規劃依據
1.政策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 鄉規劃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 發 <2015> 17號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⒛35年遠景目標綱要》
(7)《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 133號)
(8)《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實施方案》(遼發改 環資 匚2021〕 133號 ) 3
(9)《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10)《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建城〔2018〕25 號)
(11)《沈陽市城鄉規劃條例》
(12)《沈陽市水資源管理辦法》
2. 規范標準
(1)《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 50335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類》GB/T 18919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 18921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
(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農田灌溉用水水質》GB/T 20922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綠地灌溉水質》GB/T 25499
(8)《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T 50050
(9)《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
(10)《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 4
(11)《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
(1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
(13)《水資源規劃規范》GB/T 51051
3. 其他文件
(1)《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在編)
(2)《沈陽市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在編)
(3)《沈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
(4)《沈陽市排水防澇補短板行動方案》
(5)《沈陽市地下水源井專項規劃》
(6)沈陽市城鄉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在編)
(7)沈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十四五規劃”(在 編)
(8)沈陽市城區水系連通總體規劃方案(在編)
(9)其他相關規劃成果
(三)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節約水資源和促進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以提高再生水利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著眼點,以政府引 導、市場主導為準則,建立應用則用、效益最優、因地制宜的再生水利用新格局,統籌推進再生水經濟、高效、安全利用,保障沈陽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優化城市發展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
(四)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應用則用。依據再生水水源分布及利用需求,水源就近,高程就勢,因地制宜優化再生水供需空間布局,科學確定再生水利用規模和標準。
2、按需處理、干線共用。以污水廠尾水為基礎,根據工業用水、景觀補水、市政雜用水的不同用水標準,合理確定處理工藝;線路規劃時充分考慮干線管道共用,力爭節約集約。
3、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結合水資源承載能力,處理好存量與增量、集中與分散、處理與利用的關系,統籌布局再生水利用設施及配套管網,將再生水納入全市水資源統一配置體系統籌調配。
4、經濟合理,效益最優。以提高再生水利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著眼點,切實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益,確保再生 水利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效益最優。
(五)主要目標
落實國家要求,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徑,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節約用水;按照“集中利用為主、分散利用為輔”的原則,因地制宜確定再生水生產設施及配套管網的規模,構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系統。 規劃基準年為 2020 年,規劃至 2025 年再生水利用率達 30%以上;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三、規劃基礎
(一)城市概況
1.區位條件
(1)地理區位沈陽市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北部,市域范圍在東經 122 度 25 分 9 秒~123 度 48 分 24 秒,北緯 41 度 11 分 51 秒~43 度 2 分 13 秒之間,東與鐵嶺市、撫順市為鄰, 南與本溪市、遼陽市和鞍山市相連,西與錦州市、阜新市毗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科爾沁左翼后旗接壤,東西長 115 公里,南北長 205 公里,總面積 12881 平方公里。
(2)自然環境及資源
1)氣候環境沈陽市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濕潤和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 598.9mm,年均降雨天數 91 天,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 50%。 據記載單場最大降雨 215.5 毫米(1973 年 8 月 21 日)。多年平均蒸發量 800-1000mm,5月蒸發量占全年蒸發總量的 16%-19%。
2)地形地貌沈陽地區地勢較為平坦,以平原為主,地貌形態從起伏的低山丘陵到山前坡狀傾斜平原,再過渡到廣闊的沖積平原,地貌類型多樣,平均海拔 50 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北、東南部,屬遼東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遼河、渾河沖積平原。地勢由東、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全市最高海拔點 447.2 米,位于法庫縣境內的巴爾虎山;最低海拔點 5.3 米,位于遼中縣十家房鎮上頂子村。
3)水資源全市境內主要有遼河、渾河、繞陽河、柳河、蒲河、養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 27 條,屬遼河、渾河兩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23.56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02 億立方米,地下水 22.53 億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復計算量 9.99 億立方米。 依據《沈陽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十四五”規劃》 城鎮地表供水水源主要為外調水源,包括大伙房水庫水源、 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及省重點輸水工程。規劃年沈陽市城鎮地表水源可供水量將達到 13.51 億立方米,其中大伙房水庫 供水量 1.96 億立方米、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水量 8.11 億立 方米、省重點輸水工程供水量 3.44 億立方米。
根據《遼寧省“十三五”封閉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總體方案》、《遼寧省壓采地下水實施方案(2020-2021 年)》和《沈陽水務集團地下水水源水資源論證報告書》,沈陽市將對市政和自備地下水源進行逐步關閉。市政水源采用備用的方式進行關閉,預留備用水量占水源供水能力的20%;自備水源基本都采用完全關停方式。自 2021 年以后城鎮地下水可供水量為 1.53 億立方米。
2.經濟社會概況
(1)區劃及人口
全市現轄十區一市兩縣,即和平區、沈河區、大東區、皇姑區、鐵西區、渾南區、沈北新區、于洪區、蘇家屯區、遼中區、新民市、康平縣、法庫縣。2020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 762.2 萬人。其中,市區人口 620.2 萬人,縣(市)人口 142.0 萬人;男性人口 374.1 萬人,女性人口 388.0 萬人。人口出生率 6.68‰,比上年降低 1.67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 107.1; 人口死亡率 10.02‰,提高 1.71 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 -3.34‰,降低 3.38 個千分點。
(2)經濟發展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6571.6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 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303.6 億元,增長 2.9%;第二產業增加值 2160.4 億元,增長 2.9%;第三產業增加值4107.6 億元,下降 0.6%。三次產業結構為 4.6:32.9: 62.5。 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 2.3%。其中,服務價格上漲 1.3%,消費品價格上漲 2.9%;食品價格上漲 9.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 1.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 0.5%,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 8.1%。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736.1 億元,比上年增長 0.8%, 其中稅收收入 601.1 億元,增長 2.5%。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212.8億元,下降4.7%;企業所得稅119.9億元,增長11.7%;個人所得稅 21.3 億元,增長 2.6%;土地增值稅 48.6 億元, 增長 1.5%;契稅 69.7 億元,增長 20.9%。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074.1 億元,比上年增長 2.5%。其中,教育支出 120.1 億元,增長 1.5%;科學技術支出 22.6 億元,增長 1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266.5 億元,下降 1.1%;衛生健康支出 82.0 億元,增長 25.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 123.4 億元,增長 0.9%;農林水事務支出 64.7 億元,增長 1.0%。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 11.6萬人,援助就業困難群體就業 1.5 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10.2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3.12%。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業基礎及科技實力、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發達的交通網絡,沈陽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二)“十三五”建設回顧
“十三五”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要求推動再生水利用。2016 年,住建部、發改委發布《“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2018 年住建部、發改委發布《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提出“城市非常 11 規水資源利用率不應小于 20%。”目前,沈陽市再生水利用以污水廠尾水用于熱電廠補給、河湖水系景觀環境補水和中水回用為主,年利用量 1.8 億,利用率約 21%,已提前達到國家要求的 2020 年實現 20%的標準。
1、編制完成《沈陽市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 2019 年 8 月編制完成了《沈陽市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制定了再生水利用目標,到 2020 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 20%; 到 2035 年形成較完善的再生水系統布局。編制完成了《沈陽市再生水利用實施方案》,謀劃了一批項目。
2、污水處理設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間新建東部污水處理廠、南部污水廠二期、蘇家屯污水廠二期、新城子污水廠二期、道義污水廠三期、造化、孫家洼子、新民屯等 8 座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 42.5 萬噸/日;提標改造北部、仙女河、沈水灣、西部 5 座 污水廠,出廠水質達到一級 A 標準。
3、再生水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十三五”末再生水年利 用量達到 1.8 億噸,其中工業用水利用量 2844 萬噸/年,景觀 用水利用量 14911 萬噸/年,雜用水利用量 165 萬噸/年。現狀再生水管線達到 38 公里。在建南運河管廊及老虎沖焚燒發電 廠再生水管線 32.5 公里。
圖 2-1 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現狀圖
工業用水方面:北部污水廠向康平電廠補工業用水 1088.78 萬噸/年;蘇家屯污水廠向金山熱電廠補水 606.19 萬 噸/年;西部污水廠向沈西熱電廠補工業用水 1148.65 萬噸/ 年。
景觀用水方面:北部污水廠向蒲河補景觀用水 13704.63 15 萬噸/年,蒲河北污水廠向蒲河濕地補景觀用水 1095 萬噸/年; 滿堂河污水廠向滿堂河景觀用水 110.12 萬噸/年;沈陽大學內綠化景觀補水 1.4 萬噸/年。
雜用水方面:南部污水廠廠內雜用水利用 158.26 萬噸/ 年;沈陽城市學院內雜用水 7 萬噸/年。
4、管理體制逐步完善。一是結合我市水務一體化改革工作,2019 年初由新組建的市水務局牽頭負責再生水利用工 16 作,解決了再生水利用工作職責不清的問題。二是市水務局與污水處理企業開展談判,通過重新簽訂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協議等措施,進一步明晰再生水水權歸政府所有。三是按 照市場化要求進行再生水利用運營管理,逐步形成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監測、銷售于一體的獨立運營機構,使再生水利用走上市場化的軌道。四是制定了《沈陽市再生水利 用管理辦法》,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為再生水管理提供法律支撐。
(三)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市再生水利用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對比天津、成都等國內先進城市還存在一定差距。
1、現狀再生水利用途徑單一,且用量不充分。
北沙河、輝山明渠、南小河等水系缺少景觀補水,其他大伙房地表水補水的水系可考慮部分采用再生水替代。現狀 11 座熱電廠中,再生水主要應用于 3 座熱電廠,有 8 座現狀熱電廠未選用再生水。8 座熱電廠采用市政水或地下水作為循環冷卻水,消耗水量約 4.9 萬噸/日。
圖 2-2 中心城區未利用再生水熱電廠分布圖
表 2-1 現狀熱電廠用水量情況表
2、綠化澆灑、道路清掃等雜用水均未使用再生水。
再生水主要用于熱電廠和河道景觀補水,雜用水尚未普及。在綠化澆灑方面,現狀園林綠化養護面積 9483 公頃,需澆灌水量 31.6 萬噸/日。現狀加水點約 40 余處,水源取自渾河、蒲河、南運河等地表水或地下水,以灑水車和噴灌的方式進行澆灌。
圖 2-3 現狀綠地澆灑使用情況圖
在道路清掃方面,現狀中心城區澆灑道路網總長度 1807 公里,現狀澆灑面積 38 平方公里,4~10 月為道路沖洗灑水日,日作業用水量約 1.2 萬噸,現狀道路澆灑取水點 39 處,其中 15 處借用綠化、地鐵降水取水,其余均使用井水。
圖 2-4 現狀道路清洗取水點分布圖
3、配套設施不完善
建筑中水回用和雨水回收利用設施嚴重匱乏,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配套設施不完善,缺少中水泵站及中水管線。一方面是污水廠的出水送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量對再生水有需求的用戶由于管網未敷設到位而無法使用再生水。
4、政策引導不到位
缺乏政府投資引導,價格優勢不明顯,特別是電廠、環衛、洗車等具有經濟效益的行業,缺少對這類用戶使用再生水的政策引導和規范約束,缺乏實質性的促進再生水利用的配套措施。
(四)“十四五”形勢與展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 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水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是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部分。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國家水資源、水安全問題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 治理、兩手發力”的發展思路,為保障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指明了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 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出“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 開展污水處理差別化精準提標,推廣污泥集中焚燒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 90%,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 25%。”
2021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 號),要求 “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以現有污水處理廠為基礎,以穩定達標排放為主,實施差別化分區提標改造和精準治污。資源型缺水地區實施以需定供、分質用水,合理安排污水處理廠網布局和建設,在推廣再生水用于工業生產和市政雜用的同時,嚴格執行國家規定水質標準,通過逐段補水的方式將再生水作為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提出“至 2025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 25%以上,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 2035 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省、市級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為加強再生水利用管理、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改善水環境質量、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2018 年 11 月省人大發布《遼 寧省節約用水條例》,要求工業企業及特殊用水行業應當采用循環用水。2020 年 3 月發布《遼寧省地下水資源保護條例》(第四次修正)中,要求“有限使用地表水、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節流優先”,同時要求“加強再生水利用推廣工作,鼓勵單位和個人建設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并對再生水使用情形做出詳細要求。2019 年 8 月我市發布《沈陽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條例》,明確了再生水利用設施的建設要 求,并提出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的行業類型。2020 年 2 月我 市發布《沈陽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對再生水的利用和設施的建設、運營及其相關管理活動提出要求。
《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大力推進城市再生水利用。”
目前我市再生水系統已具有一定基礎,全社會對再生水利用的認識不斷提高,工業、企業等多類型用戶對使用再生 水的需求逐漸增多,為進一步加強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環境。2019 年我市啟動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補齊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為加快構建布局合 理、配套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系統奠定了基礎,也為進一步加強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提供了現實可能。
四、再生水利用方向及模式
(一)總體思路
規劃以提高再生水利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著眼點,堅持“以需定供、按需處理、干線共用、高效節約”的規劃原則,規劃以污水處理廠一級 A 尾水深度處理后滿足雜用水 標準,作為再生水水源;工業用水由用戶按需自行處理;積極推進再生水資源化利用。
(二)利用方向
結合沈陽市實際條件,在工業用水、河湖景觀補水、城市雜用水 3 個類別,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公建和建筑小區、熱電廠循環冷卻水、熱源用水(試點)、河道景觀環境用水等方面推進再生水利用。
(1)工業用水:分為大型集中供熱設施用水和工業用水。火電、鋼鐵、化工、制漿造紙、印染等行業在具備再生水使用條件下,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包括冷卻用水、洗滌用水、鍋爐用水等,在水質不影響產品品質和衛生安全的前提下可用作工藝用水或產品用水。冷卻用水包括直流式、循環式補充水;洗滌用水包括沖渣、沖灰、消煙除塵、清洗等工藝用水;鍋爐用水包括低壓、中壓鍋爐補給水。
工藝用水包括溶料、蒸煮、漂洗、水力開采、水力輸送、增濕、稀釋、攪拌、選礦、油田回注等用水。產品用水包括漿料、化工制劑、涂料等用水。工藝和產品用水僅適用于少數企業。結合中心城區熱電廠分布和用水量需求,有序推進污水 處理廠工藝提標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逐步實現再生水全面替代,同時加強對熱電廠廢水達標排放的監管,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鼓勵企業水資源循環利用,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引導鼓勵各級園區實施專業化運營模式統一供水和廢水集中治理,實現水資源綜合優化利用。
(2)景觀環境用水:以河道景觀用水以及景觀濕地環境用水為主。觀賞性景觀環境用水包括觀賞性景觀河道、水景(非人體直接接觸)補水。娛樂性景觀環境用水方面主要用于非人體直接接觸的河道。濕地環境用水包括恢復自然濕地、營造人工濕地。將再生水作為城市河道景觀補水的主要水源,選擇蒲河、南小河、輝山明渠、滿堂河、北沙河等河道進行景觀補水。
(3)城市雜用水:分為市政用水和其他雜用水。市政用水包括城市綠化、道路清洗作業、消防等用水,其他雜用水包括沖廁、車輛沖洗、建筑施工等雜用水。城市綠化用水包括公園、行道樹、隔離綠化道、公建運動場及草坪等澆灑 用水,特種樹木及特種花卉除外。道路清掃用水包括道路灰塵抑制、道路掃除用水。消防用水包括市政及小區消火栓系統用水。沖廁雜用水主要為公廁或公建沖廁用水。建筑施工用水包括施工現場的土壤壓實、灰塵抑制、混凝土沖洗、混凝土拌合等用水。
加快東部污水處理廠和沈水灣污水處理廠城市雜用水項目建設,發揮示范與帶動效應,推進我市再生水在城市雜用方面實現突破。在綠化澆灑、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等方面優先使用再生水,具備再生水利用條件的,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自來水和自備井水,嚴厲查處私自河道取水行 為。
此外,積極拓展污水資源化利用領域,推廣污水源熱泵技術,利用污水中的低品位熱能滿足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優化城市供熱(冷)能源結構,降低碳排放,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提升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再生水水質要求
再生水水質應滿足衛生安全和方便使用的要求,結合不同用戶的用水需求,再生水利用的水質分三類控制。
表 3-1 再生水水質控制表—工業用水
表 3-2 再生水水質控制表—景觀環境用水
表 3-3 再生水水質控制表—城市雜用水
(四)利用模式
結合我市再生水利用系統現狀情況,以集中污水再生利 用的模式為主,選用具有經濟效益性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再生 水利用項目,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沖破水資源短缺瓶頸。優 先滿足工業用水,其次滿足缺水河道的景觀補水需求以及城市雜用水的需求。對距離主城區較遠的污水廠,具有獨立管 網和處理系統的工業企業等個別用戶,采用分散式污水再生 水利用方式。
沈陽市現狀污水廠出水水質基本滿足河道景觀用水和 工業用水的要求;通過強化消毒工藝滿足余氯、大腸菌群指 標后,可滿足雜用水要求。
工業用水:沈陽市現狀的工業用水回用情況,在一級 A 出水的基礎上,經過消毒后直接回用,輸送至用戶后,根據 不同的用途,酌情自行處理。因此,工業用水不做其他處理。
城市雜用水:針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 要求的其他指標(鐵、錳、溶解氧、濁度、溶解性總固體) 對現狀一級 A 出水進行了實測,基本滿足要求。雜用水在加 水站增加消毒設備,滿足余氯、大腸菌群 2 項指標達標。
河道景觀環境用水:污水廠一級 A 出水標準基本可以滿 足河道景觀用水標準,污水廠出水可以直接用于河道景觀環 境用水。
五、重點任務與工程
(一)加強再生水設施建設
推進污水再生利用項目建設,解決再生利用設施布局不 均衡問題,著重提高中心城區再生水供水能力。按照我市再 生水利用規劃和《沈陽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的規定,新 建、改建、擴建設計日處理能力在 5 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 應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結合東部污水廠、南部污水廠、道義污水廠、西部二期 污水廠、沈水灣污水廠、北部污水廠、桃仙污水廠、虎石臺 南污水廠建設再生水泵站,泵站出水水質滿足城市雜用水的 水質要求。規劃新增再生水量約 1.6 億噸/年,年利用總量達 到 3.4 億噸。
專欄 4 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項目
(1)東部再生水泵站:近期規模 10 萬噸/日,用于輝山 明渠景觀環境用水及城市雜用水。
(2)南部再生水泵站:規模 20.5 萬噸/日,用于渾南總 干、北沙河景觀補水及城市雜用水。
(3)道義再生水泵站:規模 4.3 萬噸/日,用于南小河 景觀補水及城市雜用水。
(4)西部二期污水廠再生水泵站:近期規模 2.5 萬噸/ 日,用于熱電廠用水和城市雜用。
(5)沈水灣污水廠再生水泵站:結合沈水灣污水廠及南運河綜合管廊東出口建設再生水泵站 2 座,規模分別為 10 萬噸/日、8.5 萬噸/日,用于城市雜用水及景觀補水。
(6)北部污水廠再生水泵站:規模 3 萬噸/日,用于熱電廠回用水及城市雜用水,同時將現狀部分景觀補水調至工 業及雜用。
(7)虎石臺南污水廠再生水泵站:規模 3.9 萬噸/日,用于熱電廠用水。
(8)桃仙污水廠再生水泵站:規模 1 萬噸/日,用于熱電廠用水及城市雜用。
(二)完善再生水管網系統
綜合考慮經濟和社會效益,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再生水輸配設施。優先考慮靠近集中用水用戶熱電廠及景觀補 水河道,同時利用南運河綜合管廊內,布置再生水管線,沿線布局加水點,方便市政雜用。新建再生水管線約 106 公里 (不含綜合管廊內管線)。
新建配套管網與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管網輸配能力應與再生水生產能力、終端用水量相匹配。
(三)充分挖掘工業再生水利用潛力現狀及十四五期間規劃熱電廠全部采用再生水,新增補給經開區熱電廠、石蠟化工熱電廠、華潤沈海熱電廠等 8 座熱電廠工業用水,用水規模為 8 萬噸/日。同時需加強對熱電廠廢水達標排放的監管,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
圖 4-1 熱電廠再生水利用項目圖
1、老虎沖垃圾焚燒發電廠再生水規劃
規劃老虎沖垃圾焚燒發電廠再生水項目,水源為桃仙污水廠,供老虎沖補水量為 0.7 萬噸/日。新建再生水管線,起點為桃仙污水廠,終點為老虎沖垃圾焚燒發電廠,管線長度 20 公里。由西向東沿沈撫灌渠—智慧大街—吳白公路—胡老屯—沈丹高鐵—蛇山西路—廠區 布置再生水管線。
圖 4-2 老虎沖垃圾焚燒發電廠再生水規劃圖
2、西部二期—經開區熱電廠、石蠟化工熱電廠再生水規劃
規劃西部二期再生水項目,水源為西部二期污水廠,總 補水量為 2 萬噸/日,其中給經開區熱電廠補水量為 1 萬噸/ 日,供石蠟化工熱電廠補水量為 1 萬噸/日。新建西部再生水管線,起點為西部二期污水廠,終點為石蠟化工,長度 16 公里。由西向東沿沈西九東路—細河七北 路(渾蒲總干)—沈西四東路—四環—開發大路—六號街—石蠟化工廠區布置再生水管線。
圖 4-3 西部二期—經開區熱電廠、石蠟化工熱電廠再生水規劃圖
3、北部-皇姑熱電廠、沈陽熱電廠、新北熱電廠再生水規劃
北部污水廠為熱電廠補水量總量為 1.7 萬噸/日,其中供皇姑熱電補水量為 0.5 萬噸/日,供沈陽熱電補水量為 1 萬噸/ 日,供新北熱電廠補水 0.2 萬噸/日。 一期為皇姑熱電廠供水,由西向東沿昆山西路北側現狀路—蒼山路—塔灣街—皇姑熱電廠區布置再生水管線,管徑 DN0.5-1.0 米、長度 8.5 公里。
圖 4-4 北部-皇姑熱電廠再生水規劃圖
二期為沈陽熱電廠、新北熱電廠供水,沈陽熱電廠補水管線管徑 DN1.0 米、長度 3 公里,為新北熱電廠補水,管徑 DN1.0 米、長度 12 公里。
4、虎石臺南-華潤沈海熱電廠、國新文官屯熱電廠再生水規劃
虎石臺南污水廠為熱電廠補水量總量為 3.6 萬噸/日,其中供華潤沈海熱電廠補水 3.3 萬噸/日,供國新文官屯熱電廠 補水 0.3 萬噸/日。新建再生水管道管徑 D0.6 米,長度 5 公里。
(四)提高河道景觀環境用水
優先補給北沙河、南小河、輝山明渠等中心城區水系, 補水規模為 34 萬噸/日,大幅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同時有助于東羊角國考斷面及其他考核斷面水質實現穩定達標。
圖 4-5 河道景觀補水規劃圖
1、輝山明渠補水規劃
規劃沈水灣——輝山明渠再生水項目,水源為沈水灣污水廠,為東部污水廠供水 8 萬噸/日,經提升后補給輝山明渠 景觀用水。 沈水灣污水廠——南運河綜合管廊:沿渾河北岸沈水灣公園綠帶布置補水管道,敷設至南運河管廊西段預留井,利用管廊內再生水管線向東至東塔段南運河。新建泵站一座,再生水管道 3 公里。
圖 4-6 沈水灣公園管道規劃圖
管廊至東部污水廠再生水項目,在管廊東出口新建加壓泵站 1 座,沿南運河管廊東端-新開河東岸綠化-新東一街-東貿路南一街-輝山明渠西側綠帶-東部污水廠新建管線 4.5 公 里。
圖 4-7 南運河綜合管廊東出口至東污管道規劃圖
東部污水廠—輝山明渠補水項目,水源為東部污水廠, 補輝山明渠水量為 10 萬噸/日(含沈水灣污水廠 8 萬噸/日); 起點為東部污水廠,終點為輝山水庫。沿山嘴子路、東望北 街、觀泉路、榆林大街布置再生水管線,新建泵站一座,管 線 7.2 公里。
圖 4-8 東部污水廠至輝山明渠管道規劃圖
2、南小河補水規劃
規劃南小河補水項目,水源為道義污水廠,補水量為 4 萬噸/日。經怒江北街、蒲昌路排入南小河。新建泵站一座、管線 5.5 公里。
圖 4-9 道義污水廠至南小河管道規劃圖
3、北沙河補水規劃
規劃北沙河補水項目,水源為南部污水廠,向北沙河補 水量為 20 萬噸/日。沿南三環敷設管線至渾南總干。新建再 生水泵站 1 座,管線 6 公里。
圖 4-10 南部污水廠補水北沙河管道規劃圖
(五)拓展城市雜用水范圍
以景觀用水、工業用水干線為基礎,結合綠地、廣場及道路用地布局加水點,用水規模為 6 萬噸/日。每座加水點服務周邊 2~3 公里范圍內綠化、道路、車輛沖洗等雜用水,遠期結合需求逐步完善。
對于新建項目,單體建筑面積 2 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面積 3 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等社會事業設施,如周邊公共再生水利用設施或者自建再生水利用設施的配套建設已經建成,應當進行再生水利用。
圖 4-11 城市雜用水再生水補水規劃圖
1、沈水灣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沈水灣污水廠,沿線雜用水補水量為 2 萬噸/日,給再生水泵站供原水 10 萬噸/日。為西部蘇寧小鎮預留雜用水接口。 利用沈水灣至東部的再生水管道,沿線布置 3 處加水點。
圖 4-12 沈水灣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結合 12.5 公里南運河管廊內再生水管道,在南運河沿線 布置 9 處加水點,沿線配套建設再生水支線 2.1 公里。
圖 4-13 南運河管廊雜用水補水方案
利用管廊至東部污水廠再生水管線,沿線布置 2 處加水點。
圖 4-14 管廊至東污雜用水補水方案
2、東部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東部污水廠,利用輝山明渠景觀補水再生水管 線,設置加水站 5 座;補沿線雜用水 0.8 萬噸/日。
圖 4-15 東部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3、南部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南部污水廠,利用北沙河、渾南總干景觀補水再 45 生水管線,設置加水站 2 座,補沿線雜用水 0.5 萬噸/日。
4、北部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北部污水廠,利用熱電廠再生水管線,沿線設置 加水點 11 座,補雜用水 1.3 萬噸/日。
5、道義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道義污水廠,利用南小河景觀補水管線,沿線設 置加水點 2 座,補雜用水 0.3 萬噸/日。
6、西部二期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西部二期污水廠出水,利用熱電廠補水管線,沿 線設置加水點 3 座,補雜用水 0.5 萬噸/日。
7、桃仙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桃仙污水廠出水,利用熱電廠景觀補水管線,沿 線設置加水點 2 座,補雜用水 0.3 萬噸/日。
8、虎石臺南污水廠雜用水補水方案
水源為虎石臺南污水廠出水,利用熱電廠景觀補水管線,沿線設置加水點 2 座,補雜用水 0.3 萬噸/日。
9、加水點選址規劃
結合現狀公園綠地、停車場和再生水管線情況,近期新建再生水加水點約 41 座,用水總規模為 6 萬噸/日。主要用于綠化澆灑和道路澆灑用水。
專欄 5
再生水利用項目
1.工業用水新增補給經開區熱電廠、皇姑熱電廠、華潤沈海熱電廠等 8 座熱電廠工業用水,用水規模為 8 萬噸/日,建設再生水管線約 65 公里。
2.河道景觀環境用水優先補給北沙河、南小河、輝山明渠等中心城區水系,補水規模為 34 萬噸/日。其中為輝山明渠補水 10 萬噸/日,為南小河補水 4 萬 噸/日,為北沙河補水 20 萬噸/日。建設再生水管線約 27 公里。
3.城市雜用水以景觀用水、工業用水干線為基礎,結合綠地、廣場及停車場布局加水點,建設再生水加水點 41 座,配套建設再生水支線 14 公里。 用水規模為 6 萬噸/日,主要用于綠化澆灑和道路澆灑用水。
表 4-1 再生水利用項目表
圖 4-36 再生水利用項目規劃圖
六、環境影響評價
本次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發展思路,貫徹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更為協調,結合沈陽市現狀的供水格局及水資源分配情況,以及國家政策對再生水使用的新要求,其規劃目標及內容與上位規劃相符合、與同層位規劃相一致。
規劃中在河道景觀環境用水方面,可緩解現狀河流缺水問題,滿足水體水量需求;但項目實施前需對補水河道的水 環境質量影響及功效進行分析,若對生態、水質產生一定影響,需提出污水廠提標改造等措施,滿足水體補水的水質需求。
規劃項目涉及水處理構筑物、泵站及管道工程建設,項目建設過程可能對周邊水體水質產生一定影響,需做好項目的廢污水處理措施和其他水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影響水體水質。規劃中再生水利用途徑主要有熱電廠用水、河道景觀環境用水和城市雜用水。在項目運行過程中需嚴格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綠地灌溉水質》等相關標準執行,滿足要求后方可使用,熱電廠廢水需滿足排放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中。運行過程中因突發事件導致出廠水質超標, 需采取再生水應急處置措施,水質滿足標準要求后方可使用。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再生水利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中,鼓勵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節水開源減排。市水務、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 環境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再生水利用相關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
(二)加大鼓勵機制
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參與再生水利用設施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支持再生水利用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引進和推廣再生水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再生水利用的水平和能力。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
(三)落實土地保障
在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市和各區、縣(市)政府要將再生水利用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用 地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項目用地需求,確保再生水項目建設快速落地生效。
(四)完善財政金融政策
積極籌措再生水利用資金。鼓勵市和各區、縣(市)政府利用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再生水利用建設項目,設計 51 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依法合規拓寬融資渠道,探索開展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等質押融資擔保,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五)強化監督管理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沈陽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嚴格監督實施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的要求。嚴格自備井管理,在具備再生水使用條件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再生水。健全再生水水質全過程監測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再生水利用全過程的風險防控預警體系,確保再生水利用安全。
(六)加大宣傳教育
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工作,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對再生水利用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消除公眾疑慮,增強使用意愿。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充分發揮輿論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再生水利用的良好氛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