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全球碳中和博弈:中國的地位、挑戰和策略

時間:2021-10-15 09:3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陽平堅

評論(

如果少了中國,碳中和到底還玩不玩得下去?

前面已經闡述過為什么中國必須迎接碳中和挑戰,下面再用幾組數據進一步說明,為什么少了中國,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就根本玩不下去。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的人口大數是14億,20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是100萬億人民幣,約合14.7萬億美元,占全球17%左右,但這個比重仍在持續上升。目前全球31個發達國家,總人口數大概是11億,占全球總人口比例15%,GDP約占全球總量61%,人均GDP超過4.7萬美元/人。31個國家中,除了美、日、德、法、英、意、加和西班牙等少數國家人口超過3000萬外,大部分國家的人口數不如中國一個中等大小的省。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大約是340億噸。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排放總量大約是320億噸,除中國外,世界主要大國碳排放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國大約排放99億噸,占全球總量約31%;美國、歐盟(包括英國)和日本合計排放約80億噸,全球排名前十之外的190個國家總排放量也大約為100億噸。試想,按照中國2035年遠景規劃和第二個百年目標,14億人以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再加上主要發達國家碳排放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屆時全球的碳排放幾乎就是中國vs外國的格局。

微信圖片_20211015094258.jpg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碳排放情況

 還有眾多的數據表明中國在全球碳中和博弈中的地位。其一,我國是世界工廠,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占比全球約30%。尤其去年和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供應更加倚重中國,進一步推高我們的碳排放。其二,我國的煤炭消費量占比全球消費總量50%以上,煤電廠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70%,并且在短期內煤炭作為我國的主力能源地位難以改變,也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量仍將隨著經濟增長而有所增加。其三,中國的發電量、鋼鐵產量、水泥產量、汽車生產量、糧食進口量、原油進口量、鐵礦石及其他重要礦產資源進口量……以及上述產品的消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在全球采購什么,國際上價格就漲什么。其四,繼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后,2013年又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并保持第一至今,2021年我國是全球134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其五,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一帶一路”建設首倡國,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地區有著巨大而廣泛的影響。中國走低碳發展道路,帶頭實現碳中和目標,能為后續致力于脫貧致富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良好榜樣。

基于以上分析,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碳中和博弈中具有一國定乾坤的獨特地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和替代。中國如期實現碳中和,能極大促進全球更順利實現碳中和;中國不能實現碳中和,全球再怎么力也難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就是說,全球碳中和少了中國肯定玩不下去;我們不參與,別的國家一定會想辦法逼著我們參與。這也是為什么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收起陰謀論勇敢入局的原因。

要打好碳達峰碳中和這一場硬仗,中國面臨哪些挑戰?

目前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實現碳達峰,基本都是因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變化以及城市化完成、人口減少而自然形成,我國則是主動承諾、主動減排、主動達峰后快速邁向碳中和。從發展階段看,發達國家是先發展再達峰,我們是在發展中達峰。發達國家達峰時都完成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我們目前還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的進程中,人均GDP、居民收入等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面臨同步實現經濟更大發展和碳排放大幅下降的任務。且當前距離碳達峰目標年已不足10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過渡期,相比之下時間更緊、幅度更大、任務更加艱巨,面臨著異常艱難的挑戰。

微信圖片_20211015094335.jpg


相比主要發達國家,我國實現碳中和挑戰更大

其一,我國未來還面臨巨大的經濟發展需求。我國的人均GDP剛過1萬美元門檻,按照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目標,人均GDP至少還要翻一番,達到2~2.5萬美元;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到2050年建成現代化強國目標,更要求經濟長時間連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巨量經濟增長必須以能源消耗為基礎,即使將來能源效率大幅提高,考慮我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變,經濟可靠的非碳能源短時間難以大規模推廣,碳排放還將持續攀高,實現碳中和的難度可想而知。

其二,當前我國很多地方對“雙碳”目標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不統一,缺乏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有的地方政治站位高,領導也很重視,但對“雙碳”戰略到底該怎么落實,依然很茫然,因此抱有僥幸和等待觀望心理,所謂“識不足而心慌”;有的地方由于過去發展相對滯后,擔心落實“雙碳”目標會影響經濟發展,因此把碳達峰的過渡期當作“兩高”項目上馬的窗口期,試圖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峰值拉高;有的地方調門很高,急功近利,違背了科學原則和“先立后破”方針,比如在沒有形成穩妥的替代方案前,就急吼吼的提出要關閉所有煤電廠;還有的地方治理水平不高,“一刀切”或“平時不努力,考核抱佛腳”的現象時有發生,不時引爆輿情,極大影響社會民生和“雙碳”信心。

微信圖片_20211015094412.jpg


推進“雙碳”行動必須“先立后破”

其三,我國能源和電力轉型難,面臨極大的投資擱淺和社會民生問題。能源供需和電力的發、變、輸、配、儲都是巨型系統,體量大意味著慣性大,轉彎難,決策容不得半點差錯,一旦出了差錯,則后果嚴重,糾偏困難。我國煤電廠、超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存在鎖定效應和投資擱淺的風險。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我國煤電廠的平均年齡僅11.6年,而歐洲煤電廠平均年限多在40年以上。如果沒有經濟可行的碳捕集利用技術(CCUS),提前關閉煤電廠將導致天量的火電投資無法收回。此外,能源轉型中的社會公正問題也不可忽視,例如數以千萬計的傳統化石能源行業從業者的生計問題如何解決,就必須提前謀劃,妥善安排。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