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了第二輪第四批督察工作中發現的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吉林、山東等地黑臭水體治理不到位問題突出。督察發現在上述地區,存在黑臭水體整治長期滯后,部分區域污水處理廠建設、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仍然較為滯后,污水直排現象較為突出,管控措施長期落實不到位,部分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等問題。
黑臭水體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老問題,經過近幾年的工作推進,應該已經治理得差不多了。不過,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很多地方仍然有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不到位的現象存在。水體返黑返臭問題依然很突出。
近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了第二輪第四批督察工作中發現的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吉林、山東等地黑臭水體治理不到位問題突出。督察發現在上述地區,存在黑臭水體整治長期滯后,部分區域污水處理廠建設、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仍然較為滯后,污水直排現象較為突出,管控措施長期落實不到位,部分已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返黑返臭等問題。
無獨有偶,早在今年4月,中央生態環境部督導組第二輪第三批的督察工作中也發現在廣西崇左市存在將4個黑臭水坑塘一填了之,污水直排西江支流左江等問題。雨污合流、污水直排、監管整治不力等成為黑臭水治理無法的“長治久清”的根本痼疾。
目前來看,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依然很艱巨。在本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第四批幾個典型案例中,吉林、山東兩省相關地市目前黑臭水體治理還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和需要產業重點關注的方向:
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管網的修建與維護成為重中之重
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省會城市應于2018年底前實現黑臭水體消除目標,并通過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導致水體黑臭的相關環境問題。在中央環保督察組的通報中可以發現,目前管網設施建設滯后問題是相對比較突出的隱患。如雨污管網修建不足及維護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黑臭水體治理的進度和效果。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這是當今已經公認的觀點。水體黑臭的根本原因在于污水沒能夠切底截流從而進入河湖水體中。在本次督察通報的案例中,這一問題尤為明顯。
督察發現,吉林省污水直排問題仍然突出。長春市眾恒路橋下和光谷大街橋下兩處排污口每天合計約4萬噸生活污水直排永春河,污水與河水“涇渭分明”,臭氣熏天。現場取樣監測顯示,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濃度最高分別為263毫克/升、25.4毫克/升和2.38毫克/升,嚴重污染永春河水質。此外,在四環橋下、綠園明溝、中海小區等部分區域,雨天時大量生活污水和雨水混合,通過明渠溢流堰、污水井等溢流進入河道。
在山東,菏澤市污水管網混接錯接、管網淤堵、雨污混流等問題仍較為突出,2020年,菏澤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僅為51.9%,截至督察進駐時,建成區內仍有53公里雨污合流管網。污水收集存在明顯短板,黑臭水體整治不斷反復,導致菏澤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步。
E20研究院指出,當前雨污管網修建不足及維護不到位的問題仍是全國大部分地區黑臭水體的主要成因之一。
污染物收集處理率低,也是我們目前污水處理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王家卓曾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指出,重廠輕網,導致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在目前的水環境治理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非常重視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對管網重視卻遠遠不夠,導致當前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
從2007-2017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和處置規模不斷增長。2007年全國有1148座污水處理廠,到2017年運營的污水處理廠達到4802座,總的處理規模也從7554萬噸/日升至18558萬噸/日。
而2017年,全國31個省市,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COD濃度低于350mg/L的有24個;低于250mg/L的COD濃度有12個省市;低于150mg/L的還有4個。
這就意味著污水廠本來是處理污水的,但是現在處理的是經過大比例稀釋以后的污水,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一起進入了污水處理廠,這不僅擠占了污水管網的收集能力,也擠占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還浪費了地方政府大量的污水處理費用。
在今年環境部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水司司長張波強調,黑臭水體治理下一步工作中的第一個首要任務就是解決管網問題。目前城市的管網看起來雖然都建了,但是質量不高,有錯接的,有混接的,還有漏損的。“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特別低,幾乎不加處理就快接近達標了,處理的相當一部分水不是污水。”
E20研究院認為,污水收集率低、污水管網配套建設落后、合流制溢流污染現象嚴重、污水廠進水濃度不升反降等現象,表明管網的建設及修復市場欠債仍然較多,管網提升的產業機會較大,但目前管網的付費模式仍為純政府付費,管網運維的商業模式的探討仍在繼續。目前,城市和縣城的排水管道長度在100萬公里左右,每年的管網排查運維市場在200-300億。管網修復的市場超過1000億,管網新建市場超過1500億。
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重點強調了“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以上,但管網一直是我國污水處理中的短板,管網覆蓋不足、漏損、客水擠占管網、錯接混接、溢流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也正是我國污水處理率高但污水收集處理率仍比較低,黑臭水體頻發的主要原因。雖然制定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但管網問題并非短時間能解決,需要地方政府足夠的重視,加強管網建設和維護方面的投入,久久為功,探索適合本地的管網解決之策。
長期管控機制不到位,整治任務長期滯后
督察發現,長春市有關區縣和部門長效管控機制落實不到位。部分河段河長制形同虛設,雖然設立了區級、街道級河長,但大部分河長在巡河過程中未發現任何問題,對河道淤泥上浮、水質惡化甚至返黑返臭問題視而不見。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工作沒有發揮作用,從督察組調閱的監測報告情況看,監測數據均沒有反映部分水體水質惡化甚至返黑返臭的問題,存在工作不嚴不實的問題。長春市對建成區部分黑臭水體治理系統性謀劃不足,污水處理廠、雨污排水管網等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一些長效管控機制落實明顯不到位,存在失職失責問題。
督察發現,菏澤市未完成實施方案明確的治理項目,一些項目建設長期滯后,部分項目甚至直至督察進駐前才開始動工。經統計,155個治理項目中,有44個項目未按序時要求于2020年底完成建設,涉及工程投資總額的一半,其中17個截至督察進駐時仍未完成建設。菏澤市老城區為雨污合流區域,污水通過成陽路泵站提升至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但因泵站后端管網淤堵,長期以來老城區污水只能經溢流口直排青年湖東坑。根據整治方案,菏澤市應在2020年底前新建第五污水處理廠解決這一問題,2021年6月督察組暗查發現,每天仍有數千噸生活污水直排青年湖,第五污水處理廠截至此次督察進駐時仍未完成建設。城區句陽路東溝自南向北匯入七里河,是七里河主要污染源之一。2021年6月督察組暗查發現,該溝渠沿線仍有多個污水直排口,溝內垃圾遍布,黑臭嚴重,直至督察進駐前,菏澤市有關部門才開始沿句陽路建設截污管道。
“十三五”時期,水污染防治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黑臭水體治理。為此,環境部打響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今年,環境部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水司司長張波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
但其實早在2018年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剛剛打響時,環境部從各地調度上來的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就已經達到了99.1%。生態環境部水司司長張波坦言,這是因為當時的數字并不準確。2018年,環境部曾經會同住建部開展攻堅戰,通過群眾舉報、衛星遙感等手段,發現有很多的黑臭水體并沒有消除,有的是加了蓋板,有的是撒了藥,有的是調水沖污,還有的甚至把黑臭水體填掉了。“雖然經過三年努力,還是不及2018年初的99.1%,但這個98.2%是比較實的,老百姓是比較滿意的。”
長期監管、治理機制的缺乏才是黑臭水無法“長治久清”的決定性因素,黑臭水治理本就不是一蹴而就之業,唯有勤勤懇懇、深抓精辦才是“長清良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