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州京溪地下凈水廠
僅看外表,沒人能想到,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下還有一座污水處理廠。據了解,廣州京溪地下凈水廠采用中信環境技術全地埋式MBR工藝,廠區外觀為園林綠化和獨特建筑的技術方案,融合了城市“三舊”改造、景觀提升和環保設施建設三大功能,整體上可以節約30%~50%的建設用地,是全國噸水占地面積最小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
更值得一提的是,京溪凈水廠的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一部分在廠區作為生產水回用,應用于廠內設備沖洗、廠內園林綠化澆灌等,大大減少了自來水的使用量。另一部分作為沙河涌的景觀補水來源,提升沙河涌流域兩岸環境,充分體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觀念,2011年~2020年7月補充沙河涌景觀用水累計約2.8億噸。
圖為廣州部分地埋式污水處理廠
2014年,中信環境技術攜手行業翹楚北排集團,將奮斗的足跡印在了京城腳下,并成就了亞洲最大的地埋式MBR再生水廠——北京槐房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2016年10月正式通水運行,采用AAO+MBR工藝,出水指標達到北京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B標準,年產高品質再生水2億噸,相當于100個昆明湖的水量,主要用于景觀環境用水。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傅濤認為,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穩定運營只是一個及格線,槐房再生水廠給我們打造了良好典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從業者應該為污水處理行業描繪遠景未來,從生態化、智慧化、資源化、社會化等角度,綜合考量一個污水處理廠應有的面貌。
圖為槐房地下再生水廠MBR區域(地面的蓋板下就是膜池)
中信環境技術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成功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參考的樣板。這些優質再生水出水均達準四類標準,可回用河涌治理及城市公共服務等,有力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助創資源節約型城市。中信環境技術還將成功的經驗不斷復制和傳播,并將地埋式MBR工藝應用到了再生水等領域,目前中信環境技術僅在北京、廣州、成都三個城市的MBR應用規模就超過350萬噸/日。
美能超“凈”力 讓城市供水更安全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飲用水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帶來了飲用水源污染物種類的不斷增加,化學安全性、新生物安全性和活性炭系統生物泄漏等一系列問題,促成了城市第三代飲水凈化工藝——超濾膜工藝的誕生。
中信環境技術的美能超濾膜技術,是一種采用孔徑極小的選擇性透過膜,如同一個“特別精細的篩子”,在壓力差推動下通過水分子截留污染物,從而達到分離凈化目的的水處理技術,代表著未來水處理發展的時代潮流,能更快速有效地去除飲用水中的大分子物質,經超濾膜處理后的水濁度在0.1NTU以下,大大優于國標小于等于1.0NTU的要求,有效提高了飲用水的感觀效果。
2019年,為有效解決白云北部由來已久的用水緊張局面,破解北部地區用水難題,廣州北部水廠一期工程全面啟用超濾膜處理工藝,建成全亞洲最大規模的單一超濾膜處理車間,規模60萬立方米/日。自美能超濾膜車間的啟用以來,出廠水水質100%達標,濁度基本維持在0.01~0.03NTU,顆粒數基本為0,出水水質非常穩定。整個膜系統電耗僅0.038 KWh/m3,系統藥耗低到可以忽略。為當地居民送去更優質的自來水,并有效提升了廣州市供水體系安全性及供水質量,緩解廣州北部地區日趨緊張的供水形勢,讓廣州北部片區150萬居民將喝上更優質的自來水,實現城鄉供水的統一調配。
圖為廣州北部水廠
圖為廣州北部水廠美能超濾膜車間
從2011年建成西南地區第一個超濾膜自來水廠——綿陽新永自來水廠項目,到2013年中國第一個UF+RO雙膜自來水廠——煙臺自來水公司萊山水廠項目,再到2019年北部水廠超濾膜車間產水,中信環境技術始終不渝致力于第三代超濾膜凈水工藝技術的研發及應用,致力于為千萬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衛生、可靠的飲用水保障,增進民生福祉。
“膜”力全開 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在膜制造領域,中信環境技術憑借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分別在中國南通、綿陽、北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建設了膜系統的研發和制造基地。2005年,美能新加坡工廠呱呱墜地,開啟環保領域高端膜裝備研發探索之旅;2017年,在長江經濟帶重鎮南通市蘇通工業園區,美能現代化研發制造基地拔地而起;2019年,美能美國工廠正式投產運營,全球化生產研發體系版圖初現。目前,美能膜具有150多項專利技術,生產產能1000萬m2/年,水處理應用規模逾1000萬噸/日。目前中信環境技術美能已發展成為全系列膜產品的制造商,業務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