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為改善禹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國有堤灘土地資源應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11月山東省禹城市打響了河道綠色工程的攻堅戰(zhàn),隨著人們揮锨掄鎬,一行行樹苗在徒駭河、引黃干渠安上新家,為禹城再添一道綠色長廓。
實施科學規(guī)劃。禹城市水務局界定出綠化邊界,優(yōu)化河道林木結構,統(tǒng)一整理,統(tǒng)一植樹。徒駭河禹城段長37.6公里,綠化長度18.2公里,綠化寬度為80-120米,造林面積2700畝,植樹31萬株。堤頂除公路外全部綠化,堤項公路兩側各2行毛白楊或速生楊,其余為速生楊或刺槐,堤邊坡能植樹的可種植紫穗槐、垂柳、刺槐。堤內戧臺及堤外棄土帶要全部退耕還林,栽植速生楊。棄土帶外側坡角種2行速生柳,外側可種植速生楊林帶;引黃干渠禹城段長36公里,綠化寬度為80-120米,造林面積5400畝,植樹60萬株,堤項公路兩側各2行毛白楊或速生楊,其余為速生楊或刺槐。
嚴格苗木質量。加強監(jiān)督管理,搞好技術指導,提高綠化質量和標準,實現造一片成一片,努力打造出亮點工程。
落實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拍賣、承包等形式,將林地全部落實到管理者手中,做到地定權、人定心、樹定根,充分調動管理者積極性,使經營者做到科學管理,依法經營。(張紅心)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