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能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首先進行數據全收集,然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并找到問題,針對問題來優化工藝和設備,從而改進管理持續節能。
張建介紹了數字能效的3、4、5、9思路:3級架構—— 集團級、分公司級、企業級;4維數據——電能數據、工藝數據、運維數據、藥耗數據;5層管控——集團層、分公司層、企業層、工藝段層、設備層;9大功能——能效駕駛艙、能流圖、能效儀表盤、能效實時監控、能效過程分析、智能報表、KPI管理、報警管理、日志管理。
論壇現場,張建也介紹了施耐德電氣在桂林某水廠數字化水廠及能效管理平臺的項目案例:
桂林主城區現有城北、東鎮路、東江和瓦窯4座水廠,設計日供水能力44萬立方米,供水人口90多萬,供水范圍260平方公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用水量逐年增長,4座水廠均已超負荷運轉,桂林市啟動了城北水廠二期供水工程建設(新增20萬噸/天),本項目利用法開署貸款建設,對項目提出很高的智慧化要求。
為了滿足項目的智慧化要求目標,施耐德提出了系統解決方案,提供了全套智慧水務軟硬件,包括智能中壓柜、智能低壓柜、變壓器、變頻器、PLC可編程控制器等,并提供配電監控與分析、能效管理系統、生產監控系統、電氣資產運維、配電室站控專家等系統解決方案。
桂林項目中,成功將新技術應用到了水廠的運行管理中,目前該項目已經是桂林的智慧水廠標桿項目。
一體化運營管理平臺
張建介紹了智慧水務一體化運營中心平臺。該平臺屬于企業級的監視控制和決策支持系統。通過該平臺,可以打通設備、人、信息乃至整個運營過程。在這個平臺當中,施耐德電氣的應用貫穿整個業務鏈條。通過系統連接、數據采集、可視化展示,數據分析,再到最后的行動計劃,持續的優化整個運營過程。
智慧水務一體化運營中心平臺的優勢包括:1、信息化基礎設施:內置高性能工業級實時/歷史數據庫;2集成的模塊化插件:集成的擴展功能,隨時實現數字化創新應用,標準化的系統App,無縫集成GIS、BIM;3、一體化的工程模型:可建立一個包含所有設施、設備、數據、運營調度邏輯等的工程模型;4、分布式部署:網絡架構靈活,在不增加軟件成本的同時,任意數量的硬件上部署應用,同時支持云部署;5、提供多用戶并發環境:支持多用戶并行開發,提供標準態勢感知圖庫及高效、靈活的OMI展現工具;支持在線組態、快速修改;6、對分布式系統的用戶和權限(適于多層級、多用戶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認證,無需第三方編程實現。
張建介紹,該平臺能夠為客戶創造諸多價值,比如在調度管理層上,能夠實現水廠、泵站、分中心及集團中心的數據可視化。其次,豐富的系統接口,可集成多個應用子系統,并在不同部門之間提供一致的運營視圖,增強協作水平,同時為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平臺中,統一的用戶權限和數據級安全,能夠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而且支持移動端交互。
上圖為施耐德電氣智慧水務一體化運營中心平臺在項目中的實踐視圖。張建介紹,上圖所示的項目系統非常多,項目中將所有的水源、水廠、泵站、管網、分區、熱線信息,以及工單系統,整合到平臺中,通過平臺更好的實現生產組織、管網調度、能效優化的有效系統,助力管理效率的提升,使生產調度實現透明化、數字化。
施耐德電氣也會提供基于云服務的千里眼平臺,通過移動APP的方式,讓整個現場工作更加靈活便捷,做到設備資產的主動運維。
其次,可以更好地消除運維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資料的丟失、人員流動頻繁等。有了系統后,可以通過系統記錄整個運維過程,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運維體驗和價值。
張建介紹,關鍵設備預測性維護也是施耐德電氣數字化架構的重要內容。針對機泵等關鍵設備,建立預測維護的軟件模型,通過對設備進行建模和機器學習,預測準確率高達90%,從而讓整個運維過程能夠降低非計劃停機時間,提高設備利用率,優化運維成本。
張建強調,施耐德電氣希望成為助力水務行業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伙伴,也期待施耐德電氣的技術和產品能在更多的水務項目中得到應用,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更好為水務行業賦能。
點擊查看: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