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干擾國控斷面水質數據案頻發,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前不久,中國檢察網披露了一樁發生在浙江余姚的干擾國控斷面水質數據的案件。余姚市人民法院認為,三名被告人違反國家規定,針對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多次實施干擾行為,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造成了嚴重后果,三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相關閱讀
近年來,干擾國控斷面水質數據案頻發,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對于擾生態環境監測的行為,我們堅持絕對“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
前不久,中國檢察網披露了一樁發生在浙江余姚的干擾國控斷面水質數據的案件。余姚市人民法院認為,三名被告人違反國家規定,針對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多次實施干擾行為,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造成了嚴重后果,三被告人的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據了解,余姚市國控斷面浦口閘水站(以下簡稱浦口閘水站)系國家生態環境部確定的水質監測站點,通過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采集、處理監測數據,并將數據每小時傳輸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該數據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實時公布并用于編制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季報和年報。
2020年7月18日至同月27日,被告人徐某甲、楊某甲、楊某乙為承接姚江余姚浦口閘底泥修復工程,未經相關部門同意,在位于余姚市鳳山街道的浦口閘水站附近,先后采用拋擲沙包、安裝水管從附近濕地抽水并向監測站水體檢測采樣單元浮球內壁注水等方式,故意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數據采集,影響了浦口閘水站正常運行,致使溶解氧監測數據多次出現異常且嚴重失真,失真數據已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實時公布并影響生態環境部當月水質評價。
余姚市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徐某甲、楊某甲、楊某乙違反國家規定,針對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多次實施干擾行為,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造成了嚴重后果,三被告人的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被告人徐某甲、楊某甲、楊某乙到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自愿認罪認罰,根據《中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可以從輕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可以對被告人徐某甲、楊某甲、楊某乙從寬處理,建議判處被告人徐某甲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判處被告人楊某甲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判處被告人楊某乙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除上述案件外,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門視頻監控發現,四川德陽中江縣象山國控水質自動監測站采樣口周圍涉嫌人為干擾采樣條件。經查,中江凱興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委托重慶帝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從2017年9月至今,對倉山河開展應急治理。帝堯公司在倉山河原普興發電站不間斷投放凈水劑,距離德陽出境象山國控斷面約4公里。2017年10月,象山斷面水質類別由Ⅴ類改善為Ⅲ類,其中總磷由0.353mg/L(Ⅴ類)下降為0.076mg/L(Ⅱ類),斷面年均值一直穩定在Ⅲ類。中江縣政府及相關部門治本慢作為,治標亂作為,對應急治理項目監管不到位,將應急治理變成常規治理,沒有從根本上改善流域水質。
今年5月14日、15日,帝堯公司在距象山水站采水口上游20米投放凈水劑,造成監測數據失真,該行為干擾了自動站采樣條件,涉嫌破壞計算機罪,相關人員已移送司法處理。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把相關問題和線索移交紀委監委嚴肅追責問責。
針對此類案件頻頻發生的現象,在去年5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就曾表示,為保障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我們主要從“保真”與“打假”兩個方面著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對于擾生態環境監測的行為,我們堅持絕對“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絕不姑息。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構成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強化警示震懾作用。
生態環境部對相關案件的多次查處與通報,彰顯了打擊此類現象的決心。那么在“十四五”時期,國家針對地表水質監測又有哪些重點布局呢?
今年,在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柏仇勇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統一布設了地表水、地下水等監測點位。在地表水方面,將2050個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評價斷面和5071個水功能區斷面整合優化為3646個地表水監測斷面,實現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水體省市界和重要水功能區“四個全覆蓋”;在地下水方面,首次優化調整并形成地下水考核點位1912個。
下一步,環境監測點位建設將由“規模化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力爭實現全國“一張網”智慧感知。大力推動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及關聯信息集成聯網,大幅增強數據信息整合利用,提高深度挖掘能力,一體推進監測、評價、監督、預警,全力提升監測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普惠性、親民性。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