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央企在環境產業:江湖路遠 山高水長

時間:2021-06-15 09:08

來源:綠谷工作室

作者:綠茵陳

評論(


央企進入環境產業不同時段產生的企業數量對比圖

央企大規模進入環境產業與環境產業的吸引力有關,也與央企自身的發展有關。

2015年前,央企引發最大反響的一次業務重組應數非主業賓館酒店和房地產業務的剝離重組,很多央企“退房”。當時改革導向從清理無效投資,轉向將非主業、非戰略性業務剝離出去,即使是盈利業務,如果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也要堅決退出。

2015年4月,時任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在中央企業規劃發展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更加注重調整布局結構。央企要堅持立足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利用高新技術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大產業整合和內部資源整合力度,剝離重組長期虧損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穩妥化解產能過剩風險,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行業競爭力。

2015年左右,實業類央企(主要又可分為三大類:工程類、制造類、運營類)以及金融類央企攜風雷之勢進入環境領域,席卷全國的PPP大潮使它們如虎添翼。

尤其是建筑工程類央企,進入的步子最猛,其中建字輩、鐵字輩央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幾十億、上百億的項目,在傳統環境公司眼里是龐然大物,在它們眼里仿佛小菜一碟,大型工程組織管理能力和強大的墊資能力,是其切入環境領域的殺手锏,PPP和“水十條”聯手啟動的水治理大規模投資,又為它們的進入大開方便之門,由此環境產業傳統勢力開始“莫名驚詫”,說“野蠻人來了”。環境產業過去二十多年的苦心孤詣在大勢面前落花流水,不少民營環境公司也參與了PPP項目競爭。

1623720004396274.jpg


(2017年5月17日央視新聞“PPP訂單加速落地 PPP是環保行業大主題”)

2017年下半年,監管加強、銀根收緊,PPP大潮退卻,民營環境上市企業哀鴻遍野,重度受傷,有的不治而亡,有的幸運易主。在這個時候,央企們、地方國企們紛紛伸出友愛之手,出現了許多典型并購事件,不用贅述,這已經是行業內耳熟能詳的故事(相關閱讀:相愛相殺?PPP與環保企業的雙生記)。

等到后來三峽集團從天而降,成為長江中上游水環境治理PPP的主要承擔者,業內倒平靜許多,開始以更加積極正面的眼光打量它,期待它以“長江大保護”之名為行業帶來不同氣象。經過一番洗禮,業界已經普遍認識到自身力量的弱小,人才的匱乏,公益性與商業性的沖突,以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真實地位。

根據《觀察|四類央企、國企跨界布局環保的路徑分析》,央企的基因決定其在環境產業的發展路徑,建筑工程類是從點單打,到全面布局,機械制造類是從硬實力出發,找到突破口,工業類是依托自身的市場機會,先從培養工業環保板塊入手,金融類則用資本力量更好深入環保市場。并購、內部組建公司是其常規手段。

但不管怎樣,發展幾年后,央企在環境產業的業務內容都有點殊途同歸的意思,甚至有的央企內部不同公司之間也會產生競爭。

或者可以說,央企進入環境產業路線都是清晰的,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在同一條路上走,只有先后之分,但先發優勢還是有的,比如這一波最早起步的中國能建下屬的葛洲壩,很早就通過并購凱丹水務取得運營基因,其業務成熟度顯然更勝一籌。這些國進民退的印記,其實是“三大關系”驅動力下,內資進外資退風潮之后的第二波演進(相關閱讀:薛濤:中國特色三大關系決定PPP國情)。

建筑工程類央企在環境產業的動作一直比較醒目,除了六大建筑類央企(中國建筑、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能建、中國五礦、中國鐵建)以及中電建,最新動向是海外工程公司轉型的央企,以及非建筑類央企旗下的建筑類公司也在進軍環境產業。

前者如中工國際(隸屬于央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環境類公司為中工環境(原名中工水務,2020年12月更名)。

還有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工業三廢治理領域知名公司亞德環境(占股51%),也在著力將中成集團打造為環境工程領域專業公司。另外,它還于2019年成立了國投生態環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而其旗下的中國水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

后者代表公司有中國化學旗下的中化建(已更名為中化學城市投資有限公司),本質也是建筑類公司,只是術業有專攻,化學廠建筑更多。此類型環境公司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算是工業板塊內部服務外部化。

“資源的詛咒”

如果業務內容都差不多,實力不相上下,那最后不就是“你死我活”嗎?這從央企對環境大項目的爭奪中可見端倪。

央企雖然也有級別高低,但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其資源優勢都是無可比擬的。比如,在很多年中,企業融資成本高低的匹配標準非常簡單:如果這家企業屬于國企,那么放出去的貸款意味著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是央企,那就再好不過了。

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叫“資源詛咒”。它最開始用來描述國家經濟發展。經濟學家們放眼望去,發現除了極個別情況之外,那些擁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的國家,往往都搞得不怎么樣。為什么呢?因為賺錢太容易了。結果就是,產業結構非常單一,國家制度的演化也很落后。反正要賺錢,只要多開采點石油、礦產等等就行了,何必那么辛苦去搞制造業,去發展科技。

城市也一樣,一些因資源而興起的城市,隨著資源的減少乃至枯竭,城市也從巔峰走向沒落,這似乎也成為傳統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詛咒”。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