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有關省(區、市)生態環境廳(局)、商務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能源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各直屬海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海南省自由貿易港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決策部署,加強自貿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新生態環境管理模式和制度,全面提升自貿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推動貿易、投資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將自貿試驗區打造為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示范樣板。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統籌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讓綠色成為自貿試驗區發展的底色。
堅持創新引領,深入推進制度改革。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試驗田”作用,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生態環境改革舉措系統集成,打造生態文明制度創新高地。
堅持開放合作,主動對接國際規則。積極發揮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前沿優勢,對標高標準國際規則,深化生態環境國際合作與交流,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引領帶動和橋梁紐帶作用。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自貿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架構基本形成,經濟結構和開發格局較為合理,生態環境保護和風險防范水平顯著提升,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處于領先水平,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國際合作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和制度創新成果。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布局。自貿試驗區的開發應當嚴格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符合相關規劃要求。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強“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能耗雙控在產業布局、環境準入等方面的應用,引導自貿試驗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自貿試驗區應當對有關開發利用規劃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五)打造先進綠色制造業。加快提高自貿試驗區制造業的綠色化水平,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國際一流的綠色再制造基地。上海等東部地區自貿試驗區加快推進工業產品生態設計和綠色制造研發應用,推廣先進、適用的綠色生產技術和裝備,推動生產原輔料、能源的綠色替代。湖北等中西部地區、遼寧等東北地區自貿試驗區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跨區域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加快搬遷退出不符合發展定位的工業企業。建立健全綠色認證和評級體系,鼓勵創建綠色企業、綠色工廠,發揮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重點行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清潔生產評價認證,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培養“互聯網+”綠色環保產業模式,支持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六)推動發展現代綠色服務業。推動綠色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打造綠色低碳貨運冷鏈。鼓勵發展網絡平臺道路貨運等新業態、新模式,開展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發展綠色倉儲,鼓勵支持大型倉儲設施應用綠色材料、節能技術裝備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管理模式。加強快遞物流包裝綠色治理,加大綠色循環共用標準化周轉箱推廣應用力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