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聚焦: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

時間:2021-05-28 09:34

來源:生態環境部

評論(

5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題為聚焦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副總工程師李健軍出席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劉友賓首先通報生態環境部近期重點工作進展:

1、生態環境部啟動重點區域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

生態環境部全面啟動重點區域大氣監督幫扶工作,深入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按照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的要求,派出11個專業組緊盯鋼鐵、焦化、石化、化工、玻璃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監督,派出28個常規組開展常態幫扶,同時旗幟鮮明反對地方政府和企業動輒停產關閉、先停后治等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行為。

2、生態環境部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生態環境部以部門規章形式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發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相關技術規范,印發相關市場管理規則,并組織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配額核定等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柏仇勇介紹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近年來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

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和“十三五”生態環境重點目標任務均圓滿超額完成,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整體穩定。經初步核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1.0%,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標。

附發布會上的精彩問答: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通過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海洋生態環境的狀況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生態環境還存在哪些主要的問題,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柏仇勇:“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全國各地環境“顏值”普遍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由于“三個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成效還不穩固,生態環保仍然任重道遠。

下一步,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提供全面有力支撐,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記者: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多起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的問題,請問針對弄虛作假的現象怎樣進一步加大懲治力度?

柏仇勇:生態環境部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把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擺在突出位置,會同有關部門一手抓“保真”,一手抓“打假”,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日前,生態環境部、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集中開展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監測違法犯罪行為。

封面新聞記者:今年春節以后受蒙古國的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沙塵天氣,給我國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請問對于沙塵天氣污染物的監測如何做,如何區分PM10是本地污染還是外地傳過來的?

李健軍:今年以來,北方地區已發生21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3月中下旬出現近10年最強沙塵天氣過程。今年的特點是,來自西北路徑的境外蒙古國沙塵暴影響空氣質量非常顯著。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今年2月下旬以來,上述沙塵天氣過程主要沙源地蒙古國以及我國內蒙古西部的氣溫異常偏高2-6℃,導致積雪提前融化,沙源地裸露,為沙塵天氣產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同時,今年蒙古氣旋、冷空氣活動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強,也有利于沙塵天氣的出現和向南發展。初步判斷,全國共計240余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受沙塵天氣影響出現超標天,導致空氣質量超標3000余天,按全年計算,全國優良天數比例下降約2.4個百分點,其中境外蒙古國沙塵天氣影響1.5個百分點,貢獻了62.5%。

中國日報社記者:問一下全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的建設情況,目前進展怎么樣?

柏仇勇:將優先在生態保護紅線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自然保護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建設生態質量監測綜合站和監測樣地樣帶,實現生態系統格局、生物多樣性等多維度協同監測。在指標體系設計中,首次將生物多樣性指標納入生態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以引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趨勢,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作出中國貢獻。對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810個縣域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相關結果作為轉移支付資金下達的重要依據。

大眾日報海報新聞記者:生態環境部2019年9月份出臺的生態環境監測的規劃綱要(2020-2035),其中提到,2025年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建成,統一監測評估的工作機制也能基本形成,想問一下到目前為止這項工作的進展是什么?

柏仇勇:“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基本實現了“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建設目標,監測數據的“真、準、全”得到有力保障?;緦崿F了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要素全覆蓋,陸-海-空-天范圍全覆蓋,全國-區域-城市-區縣不同尺度全覆蓋,通過定期或實時監測,能夠說清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從無到有建立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體系,提前7-10天預測重污染過程,中重度污染過程預測準確率達到90%左右,在重污染天氣“削峰降速”和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地方和企業約3.3萬個監測站點的數據與國家聯網共享。各類監測數據報告及時權威發布,排污單位加強自行監測信息主動公開,公眾環境質量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

12

編輯:李曉佳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