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碧水源陳春生:膜技術是實現污水資源化的科技支撐

時間:2021-04-06 10:31

來源:碧水源

評論(

  在近日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1(第十九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多位嘉賓聚焦“污水資源化”分享觀點。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副總裁表示,技術是實現污水資源化的科技支撐,伴隨著近十幾年來中國膜產業的高速增長期,國內膜產品和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曾經的“奢侈品”已變成好用、不貴的技術。

1617676364208958.png

陳春生  

我國水資源現狀核心是缺水 污水資源化潛力巨大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經濟要素之間不適配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水資源短缺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當前,我國現有水資源狀況難以支撐“工業增長、城鎮化提升以及水生態安全”。陳春生說,我國總用水量已接近常規可利用水資源上限,且農業灌溉、工業用水、城鄉生活用水進一步節水空間有限。他算了筆賬,“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那么我們則需新增30-50億立方米水資源來支撐。此外,我國生態質量退化嚴重,人工生態環境補水僅占全國用水總量的4%,嚴重不足。

  同時,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問題突出。據《中國水資源公報》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我國的廢污水排放總量為750億立方米,而污水處理再生利用量僅73.5億立方米,回用率不足10%,且多為景觀用水。2019年我國“其他水源供水量”為104.5億立方米,僅占供水總量的1.7%,這些非常規水源供水量的主要來源,一個是污水資源化利用,另一個是海水淡化。陳春生認為,非常規水源可作為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的途徑之一,我國污水資源化潛力巨大,加強污水資源化利用,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膜技術是實現污水資源化的科技支撐 技術成熟經濟可行

  “不是所有水的問題都可以用膜技術解決,但膜是解決水問題的核心技術。”陳春生表示,膜技術是最適合資源化改造的水處理技術,膜技術剛引入國內的階段,投資成本高、運行能耗高是影響膜技術應用推廣的主要問題,近十幾年來,經歷了中國膜產業的高速增長期,隨著國內膜產品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曾經的“奢侈品”已變成好用、不貴的技術。結合分類價格政策,以膜技術為核心的資源化技術可為用水單位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15年前,碧水源提前布局資源化利用,潛心膜技術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以膜技術為核心的污水資源化技術,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UF/MBR-RO雙膜技術,技術成熟、經濟可行,且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

  據陳春生介紹,碧水源自主創新研發的污水資源化技術——“MBR-DF”雙膜新水源技術,可將市政污水提標成地表Ⅲ類水以上的高品質新水源,出水可作為潛在的工業自來水、飲用水源補充,敏感區域生態補水等,真正實現了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同時解決了水環境污染和短缺問題。該技術產水回收率≥95%,結合濃水處理,回收率可達100%,具有節能降耗的實效,經濟優勢十分明顯。目前,這一技術已在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國家重點水環境敏感地區推廣應用,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湖泊污染地區污水處理問題提供了突破性技術支撐。

  碧水源的另一項污水資源化技術——UF/MBR-RO雙膜技術,以MBR/UF為預處理,RO為核心,產水可替代自來水,作為高品質再生水(工業純水、脫鹽水)回用于工藝生產和冷卻水。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北京中芯國際高品質再生水廠和山東煙臺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廠等。陳春生以中芯國際高品質再生水廠為例介紹,生活污水的買入價格是每噸1.4元,再生水的出售價格每噸在6元到7元之間,遠低于當地工業用自來水每噸9.5元的價格,這相當于我們在北京大興區新建了一個年蓄水量2億立方米的大水庫。在同等品質下,企業自然更愿意使用再生水。

  優化水資源配置 促進污水資源化落地

  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陳春生建議,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對水資源相對豐富、水環境容量較大的地區,推動建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水生態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實施高品質資源化,減少水資源開發量,增加生態環境容量;對水資源短缺地區,污水廠就是水源廠,大力推進污水資源化,作為工業利用、市政雜用、農業灌溉、生態補水等。

  當前開展污水資源化真正的難點何在?陳春生坦言,一是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綜合規劃、開發管理體系,開源提效;二是完善污水資源化的等級標準、技術規范和風險管控體系;三是出臺分類價格政策,完善市場對資源配置和定價機制。

編輯:王媛媛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