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協同、生態環保聯建聯治、改革開放共促共進、城鄉建設走深走實、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十四五”期間,川渝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將以重大戰略協同為統攬,以成渝相向共興為引領,以毗鄰地區合作為突破,共同努力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區域協作樣板。
簽訂56項合作協議
截至目前,川渝生態環境部門已簽訂合作協議56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工作順利開局、有序推進、成效初顯。
在水污染聯防聯治方面
已簽訂長江流域川渝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川渝共同出資3億元設立川渝流域保護治理資金;銅缽河作為跨界水污染聯合防治試點,已共同編制銅缽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川渝聯防聯治方案;對瓊江干流及8條主要支流開展聯合巡河,共同清理整治河道“四亂”、污水“三排”問題;
在大氣聯動幫扶方面
川渝毗鄰區域23個市區(縣)已開展5輪聯動幫扶,檢查企業242家,移交問題線索159條。同時,兩省市共同開展多項大氣污染防治科研項目,為深化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提供技術支撐;
在危廢轉移方面
兩地通過建立“白名單”制度,直接審批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申請94件、約4.87萬噸,極大地提高了審批效率,減少了轉移風險,實現了資源共享;
在聯動執法方面
開展生態環境聯合執法行動,對兩省市24家涉VOCs企業開展了現場執法檢查,發現環境問題27個,全部移交屬地處理;
在生態共建方面
兩地加強生態空間協同管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自然保護地建設合作,協調推進三峽庫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長江沿岸“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長江干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等重大工程項目。
打造高水平樣板
未來,川渝兩地生態環境局將以重大戰略協同為統攬,以成渝相向共興為引領,以毗鄰地區合作為突破,共同努力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區域協作樣板。
首先將爭取國家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項目,搶抓“十四五”規劃窗口期,共同謀劃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項目;進一步深化生態共建,深入研究生態共建環境共保重點任務,扎實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態廊道建設,謀劃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項目,讓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進一步深化污染共治,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河”;協同防控夏秋季臭氧、冬春季PM2.5污染,推進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進一步擴展跨省市轉移類別,推進危廢利用處置設施共享;加強土壤治理與修復技術交流與合作,選擇區域代表性污染場地和農用地共同開展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
進一步深化環境共管,協調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等專項規劃,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會商,聯動開展環保執法行動,協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