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水廠供水工程建成后既可以極大地緩解東部城區供水壓力,滿足東部快速發展的基本要求,還可以為濟南臨空經濟區的迅速發展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帶動東北部城市發展。
天津市-凌莊水廠
凌莊水廠升級改造一期工程每日產水15萬噸,加上原凌莊水廠每日產水30萬噸,供水規模達到45萬噸/日,可有效緩解靜海地區地下水壓采關閉產生的水量需求上升,并改善管網末梢低壓區域供水需求。隨著設備運轉成熟,達產后,將實現日產水30萬噸。
同時,凌莊水廠升級改造一期工程采用“預臭氧+機械混合+上向流脈沖澄清池+壓力式超濾膜”工藝技術,提升改造后出水水質濁度降至0.06NTU左右,相對傳統工藝0.15NTU有了較大進步,優于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石家莊市-良村地表水廠
良村地表水廠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規模30萬立方米/日,一期建設產水量15萬立方米/日,占地238畝,工程總投資49974萬元,采用大規模浸沒式超濾膜處理工藝。
廠區構筑物為抗滲、抗凍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物為框架、磚混結構。共有混合反應沉淀池、超濾膜凈水間、清水池、加氯加藥間、送水泵房及變配電間、污泥濃縮及處理間、綜合樓等15個單體工程。
廊坊市-地表水廠
廊坊市地表水廠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地表水廠項目總規模50萬立方米/日,總投資10.82億元。其中,一期一階段為15萬立方米/日,采用浸沒式超濾膜,已投產運行;一期二階段為15萬立方米/日,二期為20萬立方米/日,將于2020年底建成通水。供水范圍包括廊坊市市區、萬莊區、開發區和空港新區。
無錫市-中橋水廠
無錫市中橋水廠的水源水取自太湖,水廠的水在經由傳統工藝處理后,已接近國家標準。接著,將這些水進行臭氧-活性炭與超濾膜的深度處理(水廠的膜處理車間每天的產水量為15萬噸),以全面保障水廠實現安全優質供水。
泰安市-三合水廠
三合水廠是泰安市第一座地表水廠,水廠水源取自黃前水庫,目前日供水能力已經達到了12萬立方米。在2014年,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的飲用水水質,滿足國家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泰安市自來水公司投資1.3億元引入國際先進的浸沒式超濾膜深度水處理組合工藝,建成膜池自動化控制運行車間和相關一系列配套設施,有力地保障了出廠水水質的優質。
上海市-青浦第三水廠
2013年年初,由上海市政設計總院一院設計的上海市首座大型超濾水廠——青浦第三水廠全面建成投產,占地92畝,項目總投資4.6億元。水廠一期日處理規模10萬噸,二期規劃25萬噸。水廠以太浦河為水源地,采用預臭氧+混凝沉淀(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臭氧活性炭(上向流)+超濾膜(浸沒式)+消毒(次氯酸鈉)的組合工藝。
福州市-長樂區二水廠
近年來,閩江長樂炎山取水口由于咸潮影響,導致長樂二水廠出廠水氯化物階段性超標。為了改善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提升供水水質,長樂區決定實施二水廠飲用水深度處理工程,在不更換外部水源及不增加外部管網接入的情況下,對現有水廠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工程建設總投資達2.0億元。項目采用超濾+納濾+濃水反滲透的三級工藝系統處理模式,去除出廠水中氯化物,改造后設計產水規模為10萬噸/日,總建筑面積為5800平方米。
改造完成后,水廠初期運行數據表明處理水各項指標均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和設計要求,成為現已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以納濾膜為核心的全膜法處理工藝的自來水廠并實現穩定運行。值得一提的是,水廠的回收率(水資源利用率)達到90%,高于其他市政項目水資源一般利用率。
秦皇島市-北戴河西部水廠
北戴河西部水廠項目位于北戴河新區都寨村,征地面積150畝,總投資5.5億元人民幣。設計一期建設規模10萬噸/日,二期建設規模20萬噸/日。該項目水處理工藝采用次氯酸鈉/高錳酸鉀預氧化、機械混合、網格絮凝、平流沉淀、超濾膜過濾、紫外+次氯酸鈉消毒處理工藝。能夠有效緩解北戴河區、南戴河區及北戴河新區的旅游旺季供水壓力,改善居民飲用水質量和城市供水現狀,而且對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優化旅游投資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興義市-北郊水廠
北郊水廠位于木賈辦白家灣,總投資4.2億元,占地107畝,水源主要來自于木浪河,供水規模為10萬噸/日,供水覆蓋范圍為桔山神奇路以北片區、馬嶺片區和部分豐都片區。于2019年6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區別于以前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的常規處理工藝,北郊水廠項目凈水工藝為絮凝平流沉淀+浸沒式超濾工藝,處理出來的水質更好,可達到直飲水標準。
北京市-門城水廠
門城水廠日生產自來水10萬噸,其水源引自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至北京永定河后,經豐臺河西第三水廠附近的二級加壓泵站提升,通過輸水管道進入門城水廠的調節水池。水廠基礎設施包括炭砂濾池及設備間、超濾膜車間(含加氯間)、氧源及臭氧制備間等29個獨立單體,總建筑面積約11968平方米。
西安市-渭北工業區灣子水廠
渭北工業區灣子水廠項目總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一期建設規模10萬立方米/日,總投資約4.36億元,待一期滿負荷運行后,建設二期工程。水源引自涇惠渠西郊水庫,因常規處理工藝技術無法很好的解決水質中硫酸根離子、氯離子超標問題,采用雙膜法(UF+DF)水處理技術。
從以上信息中我們不難發現,膜處理工藝將更加廣泛地應用到未來水廠當中,大型膜處理給水廠的數量也會逐年增多,成為供水行業的重要升級趨勢之一。這些大型膜處理給水廠多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如華東、廣東等地區)或水質條件較差的地區(如南水北調受水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等)。
在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當地居民對自來水的品質要求就會越高,城市和水務企業也更積極主動地推進大型膜處理給水廠的建設;在水質條件較差的地區,一些常規的工藝無法有效地將水源水處理至理想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則會偏向于采用膜處理工藝以提高其供水品質。
我們盤點就到這里,您還知道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膜處理水廠呢?歡迎各位留言補充!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