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采集系統(信息來源:全國各級政府采購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獲悉,江蘇省灌南縣城鄉一體化污水治理PPP項目公開招標采購公告發布。
據悉,該項目在江蘇省2020年第二批PPP入庫項目名單中。本項目已經完成前期資格預審工作,資格預審的結果已經公告。該項目引來包括長江生態環保、葛洲壩、碧水源以及一些“中”字頭企業等11方聯合體的激戰。
相關鏈接:11方激戰!29億灌南縣城鄉一體化污水治理PPP項目資審結果出爐
一、項目實施范圍
項目包含新建項目和存量項目。
1、新建項目
①污水管網建設項目:縣城及村鎮污水管網改造及新建;建成小區、社區、企業事業單位、商場等雨污分流工程、污水管網建設區域部分道路工程;
②縣城城東、城西生活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工程及提升泵站建設;
③鄉鎮存量生活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工程;
④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及配套污水管網;
⑤智慧水務平臺建設。
2、存量項目
①灌南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萬噸、灌河半島臨港產業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萬噸;
②灌南縣城城東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
③灌南縣城西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2萬噸;
④9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其中:北陳集、張店、百祿、新集、孟興莊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各為500T;堆溝、湯溝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各為1000T;田樓、三口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各為2000T;
⑤廠外提升泵站6座;
⑥農村污水處理站42座及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49座;
⑦存量管網:縣城管網57.52km、鄉鎮管網95.18km。
二、項目實施機構
灌南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三、新建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新建項目均為生活污水治理項目中的新建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建設內容:
1、污水管網建設項目:
(1)縣城存量污水管網檢測修復約41.3km;
(2)縣城中心城區新建市政污水主管網約98.3km并配建2座泵站;
(3)縣城59個小區雨污分流新建污水主管網約103.4km,接戶管約121.6km,雨水主管網約86.67km,雨水立管約105.3km。
(4)鄉鎮新建市政污水主管網79.6km并配建的13座泵站,接戶管約59.12km;
(5)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配套污水主管網約210km;
(6)廠網聯通管網工程,約6km。
另縣城建成區域內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包括:企事業單位、縣城商場、小散亂區域、鎮區“十必接”(鎮政府、中小學、醫院)、社區等。
2、灌南縣城城東生活污水處理廠、灌南縣城西生活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工程;
3、對北陳集、張店、百祿、新集、孟興莊、堆溝、湯溝、田樓、三口9個鄉鎮存量污水處理廠進行提升改造;
4、污水管網建設區域內常州北路、幸福大道、揚州路、灌河路、淮河路等9條道路改造工程;
5、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101座。
6、本項目配套建設的一體化智慧水務平臺。
四、建設計劃及項目前期工作進展
本項目存量污水廠提升改造項目建設期約1年,其余項目總建設期約3年。目前項目不存在征地拆遷問題,納入本PPP項目的存量資產已進行了評估,新建項目立項審批手續已結束,初步設計工作基本結束,擬于2020年投入建設。
五、投資規模
項目總投資292168萬元,包含存量資產66409萬元、新建項目投資224909萬元、流動資金850萬元。整個項目分為工業污水處理廠及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兩個部分,其中:①存量工業污水廠處理廠兩座,分別為開發區1.5萬噸工業污水處理廠1座、灌河半島臨港產業區1萬噸工業污水處理廠1座,兩個工業污水廠存量資產價值為23989萬元;②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包含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的存量資產價值42420萬元、新建項目投資總額224909萬元(含建設期利息);③流動資金850萬元(工業項目350萬元、生活污水處理項目500萬元)。
項目最終的實際投資總額在項目完工(竣工)后以政府方審計確認的結果為準。
六、PPP合作期限
項目總合作期28年,建設期3年,運營期25年。存量項目中無需改造的部分可直接投入運營,項目運營期28年;新建污水廠及提升改造的存量污水廠建設期約1年,項目運營期27年;其他新建項目的建設期約3年。
項目在建設期結束后由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運營和維護,并在PPP合作期結束將項目資產無償移交政府指定機構。新建項目及存量改造項目的建設期按施工實際情況,自監理工程師簽發開工令之日起計至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止,運營期從竣工驗收合格日之次月起算。
七、運作方式
本項目存量資產擬采用TOT模式(轉讓-運營-移交),新建項目擬采用B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由中標社會資本與政府方出資代表共同組建的項目公司來建設運營本項目。
八、回報機制
項目回報機制分為兩部分,①兩個工業污水處理廠,已實行一企一管,項目公司可根據污水處理量向各排污企業收取污水處理費,因此回報機制為使用者付費;②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采用政府付費模式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