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2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5%和4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
詳情如下:
杭政辦函〔2020〕45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10月4日
杭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為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關于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19〕695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辦發〔2020〕27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把節水作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把杭州建成節水標桿城市。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重大節水工程,落實目標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推動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促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通過實施六大行動、完善六項機制、落實六項保障措施,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市場發力、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節水新格局,為我市節水工作走前列、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節水管理機制和工作網絡健全完善,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重點領域節水取得重要進展,非常規水利用占比進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達到全省領先水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5%和4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城鎮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06以上,蕭山、余杭、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7個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部達標,用水總量控制在33億立方米以內。
到2025年,節水法規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市場機制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基本建立,用水效率指標持續向好,全社會形成良好節水風尚,全市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達到全國同等城市先進水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8%和50%以上,用水總量控制在35億立方米以內。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制度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和先進的技術支撐體系,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市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達到國際同等城市先進水平;用水總量控制在38億立方米以內,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
二、實施六大行動
(一)總量強度雙控行動。
1.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建立市、縣兩級區域用水總量、強度控制指標體系,落實年度控制目標管理;開展縣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和發展規模;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建立水資源監測預警制度。
2.推進流域水量分配。強化流域用水管控,嚴守河湖生態流量底線,制定跨區縣(市)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水量配置動態調整機制。到2022年,完成太湖流域(杭州境內)、新安江流域(杭州境內)、分水江流域水量分配。
3.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推行“區域水資源論證+水耗標準”制度,簡化取水審批程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現節水關口前移。開展流域水資源論證試點,探索流域可用水資源量分配,為產業準入與簡化取水審批打好基礎。到2022年,完成臨安區太湖流域水資源論證試點,區域水資源論證完成率達到100%。
4.實施用水全過程管控。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建立節水評價機制,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嚴控跨區域、跨流域引調水及其規模。加強新增高耗水行業取水許可審核,強化用水定額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依法將違法用水等不良信息和水效領跑者、節水標桿等守信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二)農業節水增效行動。
5.實施農業節水灌溉。推進灌區節水改造,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加快農業種植結構優化調整,發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約化農業,持續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到2022年,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9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3萬畝,建成綠色發展示范區20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2個,創建省級節水型灌區21個。
6.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推進規模化養殖場標準化改造與建設,規范取水用水和計量監測,鼓勵采用節水型自動飲水裝置和干清糞工藝。開展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減少養殖用水和尾水排放。到2022年,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節水設施設備安裝率達到100%,內陸水產養殖重點縣均創建為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建成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示范點1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達到144家。
(三)工業節水減排行動。
7.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大力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中水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定期開展工業耗水大戶水平衡測試及水效對標,督促超過取水定額標準的企業限期實施節水改造。大力實施“百家企業抓節水”,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用水行業企業節水改造項目,到2022年,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創建率達到91%以上,水效達標率達到90%以上。
8.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綠色升級,支持企業開展節水和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推廣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和循環利用。規劃布局新建工業園區時,統籌供排水和循環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千島湖配水工程供水范圍內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分質供水。啟動實施蕭山區、錢塘新區(大江東)工業水廠建設,力爭2023年完成建設。到2022年,余杭區完成工業園區分質供水規劃編制,相關項目力爭開工建設。推進全市工業園區節水,爭創節水標桿園區1—2個。
(四)城鄉節水降損行動。
9.推進城鎮節水。將節水措施落實到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用水消費各環節,提高城市節水工作的系統性,實現優水優用、循環利用。推進新建小區、公共綠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將非常規水利用納入城市供排水總體規劃,在規劃選址城鎮污水處理廠時,同步考慮再生水利用。到2022年,實施再生水利用項目4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6%。啟動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創建省級節水型城市。
10.實施管網降損。制定和實施城鄉供水管網改造建設規劃,開展老舊管網改造,提高城鄉清潔高效供水管網占比,降低取供水管網漏損率;加強公共供水系統運行監督管理,推廣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小區供水DMA管理制度;加大供水分區、用水大戶、小區用水智能水表建設力度,建立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平臺。到2022年,新改建供水管網180公里,城鎮小區供水DMA管理占比達到25%以上,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蕭山區、余杭區實施供水管網分區計量。
11.推動公共節水。指導公共機構率先開展節水診斷,全面使用節水器具,積極創建節水型單位;督促、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嚴格執行“節水三同時”制度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標準;推動城鎮居民家庭節水,普及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力爭新交付精裝修商品房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到2022年,市和區縣(市)級機關、事業單位節水機關創建比例分別達100%、60%以上,公共場所及公共建筑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
12.推進農村節水。實施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加大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推動農村生活污水集聚利用,減少污水入河,進一步改善河道水環境。到2022年,全市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落實水費收繳制度;推進淳安縣農村生活污水集聚高效利用試點工作。
(五)節水標桿示范行動。
13.開展節水標桿評選。聚焦重點用水領域,分級建立重點用水戶名錄,實施節水標桿建設。推進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常態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到2022年,打造節水標桿酒店、校園各15個,培育節水標桿小區、企業各30個,建設節水型公共機構300個,建成節水宣傳教育基地8個。
14.推行水效領跑者引領。在用水產品、重點用水行業、灌區、公共機構和節水型城市中開展水效領跑者創建工作。到2022年,全市遴選出水效領跑者工業企業2家、水效領跑者灌區1個、水效領跑者公共機構2個。
(六)科技創新引領行動。
15.推動節水技術創新。鼓勵節水產品和技術研發,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管理及新產品的深度融合。重點支持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用水精準智能計量和管網漏損智能監測等技術及設備開發與推廣。
16.實施節水智能管理。借助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契機,依托杭州城市大腦,推進節水管理更加精細化、智慧化。推動全市取用水實時監控系統建設,實現數據共享,形成取用水“一張網、一張圖”;推進城市供水計量裝置改造,推廣智能用水計量,實現管網漏損智能判斷、計劃用水自動核定、定額用水自動比對。按照政府數字化轉型要求,推進跨部門、跨層級節水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打造節水數字化平臺。
三、完善六項機制
(一)建立水價動態調整機制。深化水價綜合改革,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差別化水價制度,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繼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建立原水價格動態調整機制,保障輸水工程運行管理,促進水源地保護。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落實水資源稅費改革。
(二)健全節水獎懲機制。建立健全節約用水獎勵機制,出臺節約用水獎勵辦法,對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節水技改等節水項目給予政策激勵,對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等給予表彰獎勵。將違法取水、惡意拖欠水費、違規排污等不良信息依法納入公共征信平臺。
(三)探索取水權交易機制。深化水權制度改革,根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合理確定區域取用水權益。明確千島湖配水工程沿線各區、縣(市)年度取水計劃,探索流域上下游間用水指標的有償轉讓。
(四)創新節水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收益節水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支持節水服務機構開展節水設計、改造、計量、咨詢等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合同節水管理試點工作。到2022年,以城市公共供水單位為重點,完成合同節水試點2家。
(五)落實水效標識管控機制。貫徹實施《水效標識管理辦法》,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加大專項檢查抽查力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級較低產品。加強水效標識制度宣傳,積極引導用水戶選擇高效節水產品。推動節水認證工作,促進節水產品認證逐步向綠色產品認證過渡。爭創省級水效領跑者城市。
(六)完善用水監測統計機制。加強用水計量監測能力建設,提高農業灌溉、工業和市政用水計量率,取水實時監控向灌區用水、城鎮用水大戶延伸。建立健全用水統計調查制度,開展生產生活用水、河湖補水和環境用水統計。
四、落實六大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市節水行動日常工作由市節約用水辦公室(設在市林水局)承擔。各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節水行動工作負總責,要制定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創新工作機制,確保節水行動目標任務完成。
(二)保障資金投入。市、縣財政部門應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按照財政體制和預算管理要求,重點支持節水“六大行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助力節水行動順利推進。
(三)推進部門協作。市級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和任務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市水資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全市節水行動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推動形成部門合力。
(四)加強責任分解。由委員會制定下發《杭州市節水行動任務分工》,市林水局會同各分項牽頭單位組織制定年度實施計劃,以委員會辦公室名義印發。年度任務實行清單化管理,市級有關部門定期向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報送工作完成情況,并加強對區、縣(市)的監督指導。
(五)強化績效考核。建立黨委政府節水目標責任制,將單位GDP用水量等用水指標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及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節水行動年度任務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
(六)提升節水意識。將節水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充分發揮主流新聞媒體輿論導向作用,提高公眾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節水客觀規律的認識。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鼓勵購買使用節水產品。開展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節水知識,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形成合理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風尚。
本實施方案自2020年11月5日起施行,由市林水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