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劑
研制出的菌劑種類繁多,不同菌劑有不同的匹配和投放方案,目前已取得100余項專利技術,雙良商達已測試2000余株高效生物菌株,保存300余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已有6個比較成熟的復配型號。
4.0模式典型案例分享
鄭展望介紹,臨安區農污提標及第三方運維項目是全國首個全域村落景區創建重點項目,項目涉及太湖源鎮等鄉鎮約6萬戶,商達為項目提供“設備+全方案”的服務。在項目運維過程中,雙良商達使用了發酵強化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污水處理的達標率。
以指南村觀云站點為例,雙良商達在該站點運維系統中投加“曲立方”,在現場安裝多參數分析儀,該站點平時水量約為100噸/天,旺季的時候接近200噸/天,且C/N比許多時候小于1。該地污水處理出水標準要求達到一級A標準,在沒有使用發酵強化技術的時候,特別是冬季低溫的時候,站點的達標率只有60-70%左右。后來通過提標改造,引入發酵強化技術,配合智慧運維,整體達標率高于90%。經過發酵強化處理后的水,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用于公廁沖廁和灌溉。
這一項目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2019年9月,“第九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三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在杭州開幕。太湖源鎮指南村項目作為本次論壇的唯一現場示范項目,200余位專家到現場參觀考察,得到一致點贊與認可。該項目后期相繼被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十余家省、市媒體報道,住建部農房改造建設現場會也計劃于6月在這里舉行。
學科碰撞產生新火花
基于對行業的理解,鄭展望認為,農村污水治理具有技術高難度、行業不成熟、產業高門檻的特征。雙良商達提出的4.0模式是個系統的體系,其中現代發酵技術與其他學科交叉碰撞,能產生不一樣的火花,這是解決達標難的一個重要方向,后續發展潛力也十分客觀。目前,大部分情況下,農村污水進水條件較差,所以農村污水治理更多講究達標率概念,但也要考慮到,農村污水進水的水質和水量非常不穩定,波動性很強,因此要考慮在不同水質、水量的沖擊下,農村污水處理后能否實現達標的問題。而雙良商達4.0模式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采用現代發酵強化后,可以有效提升出水的達標率。
鄭展望總結,要想提高農村污水處理達標率,就要和其他學科多進行綜合性的交叉,才能得到不同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