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縱覽人類發展歷史,人類文明的起源無不由大江大河孕育,人們依傍河流而生,在與江河流淌的生息互動中實現生命的繁衍延續和文明的進步發展。這些大江大河就成為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生命河、母親河。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出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長江橫跨中國三大地理階梯,劃分國土空間開發的東西軸線,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長江自古即為溝通我國東、中、西部交通運輸的黃金水道,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擁有占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聚集了獨特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智慧,成為謀劃當代中國發展宏圖的重要引擎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我們而言,對長江的情感,是遠超其地理意義的生存依賴和情感歸屬。
人類對河流的改造造就了今天的文明世界,這種改造在河流、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三者良性互動、反復演化和調整適應中實現永續發展,其前提是尊重河流自身承載能力和發展規律,這也是古今治水之要。長江經濟帶歷經多年高速發展,長江經受了多年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加大,已超出其自身承載能力,使可持續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修復日益嚴峻的長江生態,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成為新時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大壩 攝影:黃正平
三峽集團起源于長江、植根于長江、壯大于長江,戰略地位重要、功能定位獨特、經濟效益突出,是長江流域最具實力的中央企業之一,與長江經濟帶休戚與共、緊密相連。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五次對三峽集團改革發展做出重要批示指示,親臨三峽工程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2018年4月26日,他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是黨中央賦予三峽集團的新使命,也是三峽集團回答江河文明發展時代之問的新篇章。
三峽集團因建設三峽工程而組建。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和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是三峽集團筑壩為民、治水興邦的治水起點。三峽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最大效益是治理長江水患、保障長江安瀾,其本質是一個生態工程。面對新的歷史發展要求,繼續發揮好三峽工程治理長江水患的關鍵骨干作用,同時更多地承擔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任務,不斷提高長江水環境質量,是三峽集團從“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向“管理三峽、保護長江”的治水新跨越。從治理水患到提高水質,目標都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水和諧和永續發展,體現了三峽集團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使命任務,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思想。
崇高使命需要精神引領。三峽集團將充分發揮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向前,同建山清水秀岸綠的良好環境生態和風清氣正清廉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共抓長江大保護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三峽集團將充分發揮融于長江、熟悉長江的優勢,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不斷拓展梯級樞紐的綜合效益,在長江流域防洪安全、航運安全、生態安全、水資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基礎保障作用。三峽集團將持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三峽集團從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向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延伸,努力實現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奮力描繪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三峽集團將著力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為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這是新時代三峽人對母親河長江的使命與擔當。
本文首發于《中國三峽》雜志2020年第1期,作者為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黨組副書記、董事、總經理王琳。
本文配圖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