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布《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0年實施方案》,并發布經省政府同意印發該方案的函。方案要求,按照“五水共治只能加強,不能放松”的要求,持續深化碧水行動和“水十條”,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任務要求,深入實施河(湖)長、灣(灘)長制,確保水質持續改善。確保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88%,徹底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確保大花園核心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29個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力爭基本達到Ⅱ類;其他地區116個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Ⅳ類。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水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詳情如下: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要求經省政府同意印發《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0年實施方案》的函
省政府辦公廳:
根據《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五水共治”部署,為確保完成水環境治理各項目標任務,我廳牽頭制定了《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0年實施方案》,并根據省級有關單位、各市反饋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現將《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送審稿)》報上,請呈省政府領導審示。如無不妥,我廳將以“經省政府同意”名義印發。
附件:1.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送審稿)
2.征求意見采納情況匯總表
3.各省級有關單位和設區市反饋意見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2020年5月4日
(聯系人:章少坡;電話:28869080。)
附件1
浙江省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部署,為確保完成水環境治理各項目標任務,結合我省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五水共治只能加強,不能放松”的要求,持續深化碧水行動和“水十條”,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任務要求,深入實施河(湖)長、灣(灘)長制,確保水質持續改善。確保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88%,徹底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確保大花園核心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29個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力爭基本達到Ⅱ類;其他地區116個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Ⅳ類。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水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
二、重點任務
(一)保障水生態環境
一是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科學劃定和優化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全面排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規項目并全部清理到位。全面完成377個“千噸萬人”及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建立我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統一矢量數據庫,并用遙感進行全面排查。大力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完成涉及208萬農村人口的建設任務,全面建立健全縣級統管長效管護機制。實施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開展安全保障達標年度評估工作。加強良好湖庫生態保護,制定實施20個水質良好湖庫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重要湖庫入湖(庫)主要河流逐步安裝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繼續做好錢塘江、太湖等重點河湖藍藻防控工作,特別是統籌做好南太湖藍藻倒灌防控相關工作。
二是加強近岸海域污染治理。推進《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杭州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方案》,開展入海河流氮磷減排、排海污染源規范整治、沿岸生態修復擴容三大行動。開展岸線入海污染源排口專項排查,推進入海河流(溪閘)污染物入海通量監測,強化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及數據聯網,確保入海排污口穩定達標排放。
三是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組織劃定“千噸萬人”地下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各市要結合重點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開展地下水污染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建立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評審工作,將地下水污染場地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各市要按要求確定并上報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點項目,麗水市要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國家試點項目年度任務。加強“水十條”國考地下水點位環境監測和監管,確保國考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且極差比例控制在9.4%以內。
四是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完善“四個一”治水督查機制,鞏固深化剿滅劣V類水成果,對水質波動反復或考核不達標的斷面實施“一點一策”治理,推進治水實現由凈到清、再到美的躍升。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效機制,確保長治久清。深入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突出城中村、城郊結合部、老城區等重點區塊,突出歷史欠賬較多、工作基礎薄弱的重點地塊,突出印染、造紙、化工、電鍍、水產養殖等重點行業,突出影響水質明顯、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完成100個工業園區、1000個城鎮生活小區、330個鎮街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五是加強河湖生態修復提升。繼續鞏固深化剿滅劣V類水成果,對水質波動反復或考核不達標的斷面實施“一點一策”治理。持續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科學合理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建設美麗河湖100條(個)。積極推進水生態修復,出臺河流水生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河湖緩沖帶劃分指南(推薦性)。在重點縣(市、區)開展試點,開展24個生態緩沖攔截區試點建設,3個河流水生態質量評估試點。依法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完成規范化建設,確保入河排污“看得見、可測量、有監控”。
(二)加強工業污染防治
一是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做好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日常維護,確保裝置正常、穩定連續運行。嚴格重污染行業重金屬和高濃度難降解廢水預處理和分質處理,推行重點行業廢水輸送明管化,加強企業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強化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加強水循環利用,提高用水效率。
二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推進工業污染物減排,深入貫徹《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提出的整改意見,加快推進水污染仍較突出的區域、行業和企業整治,依法依規淘汰和關停、搬遷。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工藝和裝備,推進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大力提高工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淘汰1000家企業落后和嚴重過剩產能,整治10000家“低散亂”企業。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