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縣,隸屬于四川省南充市。截至2019年,西充縣下轄16個鎮、5個鄉、2個街道。截至2017年末,西充縣總人口60.59萬人,實現地方生產總值(GDP)123.21億元。西充縣管理面積1106.59平方千米,屬淺丘地貌,溝谷縱橫,丘陵密布,因此各鄉鎮道路交通多為山路為主。并且地處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帶,屬于多河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6條,因此對污水排放要求尤其重視。
西充縣泓源水務發展有限公司已經針對各鄉鎮分散部署了42個鄉鎮污水廠。為了集中管控,在2019年正式上線智慧水務平臺。
2020年1月冠狀病毒疫情爆發,讓全國人民措手不及,同時也讓污水處理等環保行業措手不及。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考驗著政府、百姓對突發風險抗擊能力,也考驗著污水處理這種傳統行業過于依賴人工密集性工作帶來的風險思考。
西充縣已經提前考慮到鄉鎮污水管理模式需要進行變革,為適應于現代化管理模式,委托成都碧水水務對本縣42個廠站進行了智慧化、平臺化的方案實施。在1月疫情爆發的時候,西充各鄉鎮進行了道路封鎖,作業人員在家不能出門,就算出門也無法到達各鄉鎮污水廠作業。這次疫情恰好成為檢驗鄉鎮污水廠智慧化管理平臺的最佳時機。
西充縣未上智慧水務時面對鄉鎮污水治理維護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
42個鄉鎮污水廠分布非常廣,不可能每個廠區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無法做到42個廠區24小時監護,所以導致:
① 42個廠區內是否安全未知;
② 污水處理流程是否規范合理未知;
③ 電氣設備運行是否正常未知;
第二大問題:
一個縣全域42個污水廠,每個污水廠安排1個人員管理也將是巨大的人力成本,問題集中為:
① 每個廠區配置至少1個人成本過高,人數過多。
② 單人的產值遠低于城市污水廠產值。
③ 廠區過于分散,人員管理涉及到交通成本、效率低等問題難解。
第三大問題:
雖然鄉鎮污水廠日處理量少,但是五臟俱全。大型污水廠有的電氣設備種類一個不少,不過數量會少一些。主要電氣設備種類為:泵、格柵機、風機、電氣閥門、儀表等設備。單個鄉鎮污水廠一般電氣設備數量在20~40個區間。問題集中在:
① 設備運行時間和運行功率是否合理,能耗居高不下;
② 設備維護保養情況統計困難;
③ 人為處理容易操作不規范,導致設備故障率高;
針對這三大問題,為西充實際情況設計的物聯網基礎架構:
建設方案簡述:
廠站設計:
包含各種終端傳感器,如流量計、壓力計、液位計、水質檢測儀表、水泵格柵機等自動化控制設備。部署視頻監控設備和VPN網關設備;
平臺設計:
采用中國電信的天翼云服務器,碧水云控系統部署在云端,碧水云控鄉鎮污水平臺采用微服務架構,方便云端擴展。所有數據庫存放在中國電信數據中心機房,具有電信運營級別的防火墻保護。數據本身采用MD5加密,電信和碧水均無權訪問,數據只能通過用戶賬號在web端或者手機端訪問,后臺不提供接口直接訪問數據。泓源水務授權用戶通過移動互聯網方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對廠站進行管理;
監控控制中心設計:
部署大數據大屏,廠站數據通過VPN方式傳輸到云端服務器(碧水云控),碧水云控采用HTTPS方式加密應用數據到監控中心投放大屏。同時部署指揮應急設備,報警裝置和遠程會議設備;
方案亮點:
整體方案完全能夠滿足應對疫情期間的各種作業,做到人不出門污水治理不停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亮點一:
廠站360°監控,見平臺如親臨現場。西充泓源水務工作人員在家通過手機APP或者電腦對廠區內的安全隱患監控、對廠區設備運行狀態遠程監控、對工藝流程進行監控。
亮點二:
廠站運營智能化,釋放人員精力。工作人員不需要24小時守著電腦,碧水云控采用AI技術,每個廠站一個數學模型,大量基礎工作通過機器自動完成。
亮點三:
設備運行優化,節能減排。鄉鎮生活污水的特點是水質和水量不穩定,處理工藝需要動態調節。碧水云控運用大數據和物聯網結合當地污水情況優化設備運行時間和藥劑投放量;
亮點四:
業務流優化,人員管理更科學。碧水云控提供了更便捷的故障處理流程、巡檢流程,讓工作人員體驗更好,業務簡化,使人為能力導致的錯誤或者成本降為更低。
面對本次疫情的突然考試,西充鄉鎮污水治理做到了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碧水云控鄉鎮污水管理平臺在此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環保事業上給政府和百姓交了一份滿分答卷。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