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讓中山市民的生活進入了“非常態”。這種“非常態”不僅考驗著中山人民的團結與意志,更考驗著一座城市的城市運營保障力度。
身負中山市水務、市場運營、環衛服務、垃圾處理、港船客運等多項城市運營重任,中山公用吹響了抗疫“集結號”,以其深厚的專業實力與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為中山人民構筑了堅實后盾。
構筑防火墻:不同的專業,相同的精神
對于中山公用水務和公用工程的員工來說,這個春節注定是難忘的。
疫情當前,響應速度與效率尤為重要。為了配合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臨時防疫病區建設的需要,滿足項目的用水需求,公用水務和公用工程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前往現場勘查。根據中山市政府要求,該工程項目僅有6天工期。
時間緊,任務重,在一批優秀黨員干部的帶領下,中山公用人邁開了與時間賽跑的腳步:場地受到限制,大型機械難以進場,施工班長就親自上陣帶領施工人員采用人工開挖的方式施工;為了在安裝過程中不阻礙搶救的“生命通道”,施工人員采用撐小船試探水位深度,將給水管道的排柵一步步搭建起來。施工人員鉚足勁,于 2月6日提前2天完成了給水工程項目,保障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用水需求。
在公用水務和公用工程的員工們在日夜奮戰的同時,醫院的另一側,每日從防疫病房中送出的500公斤醫療廢棄物,處理任務則落在了環衛服務公司身上。中山公用旗下的名城名德公司安排專人專車專箱,優先收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及疑似病患產生的醫療廢物,確保醫療廢物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
在“戰疫”一線,這些勞動者們以相同的專業精神與過硬的專業技能,為中山人民構筑起的一道道疫情“防火墻”。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他們是擁有同樣奉獻精神的中山公用人。
堅守第一線:全力保障民生需求
善于謀,敏于行。在中山市進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狀態后,中山公用迅速響應,加大城市運營保障力度,保障中山市民的生活需求。
在這個“非常態”的春節里,為了讓中山市民安心、放心,中山公用的每一個崗位上,都有無數的勞動者在默默堅守——
正值中山遭受咸潮侵襲,中山公用水務2134人次日夜堅守,270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守護著城市供水“生命線”。客戶服務96968熱線24小時輪班值守,1月24日至2月17日期間,接入電話5030個,發出短信超120萬條。
中山公用市場40多名黨員提前結束春節假期返回崗位,約占市場公司黨員總人數的80%。春節以來,屬下24個農貿市場、1個批發市場堅持開業,每天超過550名市場員工在崗,帶動70%的市場商戶正常營業,共同維護農貿市場農產品的正常流通秩序。大年三十至二月二十四日期間,76名食品安全檢測專員共開展超16000批次的專業檢測,為市民“菜籃子”安全保駕護航。
名城科技環衛工人堅守在服務領域的崗位,肩負著城區25個垃圾轉運站、840間垃圾屋及1000多個垃圾收集點的日常垃圾收集清運;名城科技加大對各環衛作業場所、環衛設備消殺力度,最大程度抑制病毒生存。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名城科技共派出保潔收運人員16000余人次,電動三輪車、藍箭車、灑水車、炮霧車輛3500余車次。
天乙能源在崗員工積極承擔,放棄休息休假,甚至將“四班三倒”調整為“三班三倒”,確保繼續發揮出緩解垃圾圍城、保障民生用電的重要作用。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中港客運及時地調整航班服務,但仍堅守崗位的客艙乘務組,一如既往在客運旅途中為客人提供安全、舒心的服務。
這些令人感動的數據背后,匯聚了中山公用人的點滴汗水。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與沖鋒在前的戰士們相同,在中山市民背后的“守護者”們,是這座城市能夠安穩度過“冬天”的中堅力量。
國企擔當:“使命召喚,責無旁貸”
自1月20日廣東省報告首例確診病例以來,在中山市國資委、中匯集團的統籌指導下,中山公用黨委及經營班子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全面動員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山公用人全體上下一心,全面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組織各下屬企業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山公用集團層面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疫情防控策略,細化部署各項防控舉措,領導各下屬企業迅速開展宣傳動員、籌措物資、員工排查、現場防控,強化執行效果并確保運營服務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公用迅速響應中山市國資委減免租金政策,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對象,即承租中山公用及下屬公司所擁有的經營性土地、物業的非公有經濟實體和個體工商戶(含自然人),減免了兩個月的租金,租金總額超過2000萬元。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但那些發生在冬天里的故事不會被遺忘。正如中山公用集團在《勠力同心,共抗疫情——致中山公用人的一封信》中寫道: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身處環保、民生行業的中山公用人,“使命召喚,責無旁貸”,也必將全力以赴。全體中山公用人在抗擊疫情中所展現的勠力同心和眾志成城,也將成為中山公用集團責任與擔當的最好注腳。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