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歐盟
歐盟在2001年發布了一份關于污泥中病原體減量的研究報告“Evaluation of sludge treatments for pathogen reduction”,分析了不同來源的污泥中的病原體,包括市政污泥、化糞池殘渣、肉類加工業、制革廢水、蔬菜加工和造紙廢水,提出了影響污泥中病原體數量的主要因素有:溫度、含水率、pH值和停留時間,并總結了降低污泥中病原體數量的主要方式和參數控制,如表7所示。
表7 污水污泥減少病原體的方法概述
04
暴露風險防范
在疫情防控期間,需要降低與病原菌的接觸機會,降低感染風險。2020年2月1日,生態環境部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其中提及“應盡量避免進行與人體暴露的污泥脫水處理,盡可能采用離心脫水裝置?!?p style="text-indent: 2em;">根據國家環??偩?004年發布的《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第六章的6.1.3章節——污泥消毒中提到的“污泥脫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脫水過程必須考慮密封和氣體處理。脫水后的污泥應密閉封裝、運輸。”
以上標準是針對醫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在NCP疫情期間,建議市政污泥可參照此標準執行。
除此以外,對于污泥處理處置的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個人防護。根據中國環境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露風險防范手冊:環保相關從業人員》,污水和污泥處理工作人員應按照如下規程進行個人防護:
①工作前。工作人員開始工作前要準備好醫用外科口罩、丁腈等材質的防水手套、工作服、護目鏡、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作業區及各處理單元的廠房、設備機房配備消毒用品。有需要記錄登記內容的工作人員自備個人辦公用品。
②工作中。使用工具檢修、操作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手套、護目鏡,必要時帶防護面罩,使用前后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污泥直接接觸時,建議工作人員可以內層佩戴丁腈手套,外層佩戴厚橡膠手套,檢修結束后要立即洗手,對檢修工具及其他防護用具進行消毒。作業結束之后盡量要進行全面清潔,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外衣等。
③工作后。工作完成要測量體溫并做好記錄,脫下防護用具后放到單獨的收集位置。口罩等一次性防護用具收集后集中處理,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必須做消毒處理并風干后才可再次使用。
05
總結與思考
國內的城鎮污水處理一向是重水輕泥,這也體現在國內研究城鎮污泥病原體控制的學者和文獻較少上。此外,與市政供排水消毒相關的政策和標準對污泥方面的論述和關注也較少,約束較為寬泛。因此,此次疫情是反思污泥處理處置中的病原體控制的契機。基于以上的論述,提出以下總結和思考:
①污泥由于富含營養物質,是病原體的良好營養基。在此次NCP疫情中,污泥是重要的人暴露風險點,應給予充分重視,并集中開展相應的市政污泥中病毒滅活的試驗和研究。
②污泥中存在大量的病原體,但在目前執行的泥質標準中,均無明確的病原體指標和限值要求。建議在現有指標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危險性較大的典型病毒的限值和檢測方式。
③NCP病毒是包膜病毒,這意味著它們是最容易被消毒劑產品殺死的病毒之一。作為源頭控制,在污泥含水率較高且仍處于液體狀態的污泥貯池中投加消毒劑并攪拌是重要且有效的殺滅污泥中的NCP病毒的措施。
④考慮到病原體的擴散,污泥的處理處置應減少暴露風險,盡量選用密閉的輸送和處理設施,如離心脫水機等。
⑤根據國內外的經驗,減少污泥中病原體的處理工藝可選用好氧發酵、厭氧消化、石灰穩定、熱干化、射線輻射等。
⑥考慮到最大程度殺滅病原體,避免病媒的接觸和病毒的傳播,對于具備條件的城市,疫情期間的市政污泥處置應盡量選擇焚燒,建議采用污泥單獨焚燒、燃煤電廠摻燒、水泥廠摻燒和垃圾電廠摻燒的方式,對于疫情期間的污泥土地利用,應避免進入食物鏈,并在污泥施用的區域設立醒目標識,減少暴露風險。
本文將刊登于《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第6期, 題目:新冠肺炎疫情下關于污泥殺菌消毒的思考,作者:北京首創污泥處置技術有限公司顏瑩瑩、梁遠、沙雪華、臧星華、劉迪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