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作為基礎民生行業,是服務民生最直接、對接群眾最密切的行業,必然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既是責任也是一種優勢。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是一場全民戰役,水務企業必須發揮聯系群眾和服務民生的優勢,充分利用企業服務平臺和端口,為全面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穩定支撐作用。
總而言之,水務行業具有特殊性,是一個既講發展又講責任、既講情懷又講能力的行業,在這方面粵海水務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粵海水務秉承“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核心價值觀,始終將保障供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始終將推進水務事業進步作為孜孜追求的目標。
粵海水務運營的東深供水工程已實現不間斷安全優質對港供水50余年,運營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了時間的檢驗;在去年安徽省旱情嚴重時,粵海水務緊急上馬備用水源引水工程,一個月就建成一條引水工程,保障當地數十萬居民用水需求;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粵海水務堅守崗位、全力以赴投入戰斗,尤其是一線人員不畏風險,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提供專業服務,為各地打好疫情阻擊戰做了積極貢獻;粵海水務一次又一次的用實際行動,履行了國有水務企業的社會責任,詮釋了“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內涵,這是粵海水務抱守的初心和情懷。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光有情懷是不夠的,必須要具備強大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才能夠支撐起保障水安全的使命。在這方面,粵海水務積累了比較強的實力:建成多個國家、省級研發平臺,建成具有國家實驗室認可資質的水環境監測中心,具有500余項水質檢測能力,先后承擔及參與數十項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形成了多項核心專利成果,在雌激素及異味物質研究、管網漏損控制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去年,粵海水務建成國內首個異味物質篩查數據庫網絡平臺并正式上線,800多種異味物質信息對社會公開、供行業篩查?;浐K畡者€是國內最早提出“智慧水務”發展理念的企業之一,并在2012年開始專注于智慧水務建設,目前已開發出多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智慧運營、智慧管網、智慧控漏、智慧客服、無(少)人水廠已廣泛應用于下屬企業,在城市供排水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儲備和持續自主創新能力。
四、您對水務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看待?
截至目前,水務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出色,也很穩定,體現了基礎民生行業維護穩定的重要作用。但從整個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基礎設施投資行業間的對比中,水務特別是智慧水務的投資欠賬較多,投資力度遠遠低于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投資,阻礙了智慧城市的建設。
二是不少地方從保護短期經濟發展出發,克制水價提升,區域內的供水不能做到優質優價,不利于水務行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也不利于地方經濟長期發展。
三是在局部依然存在個別企業急功近利、惡意競爭,導致低價中標后沒有能力更好地履行約定的職責和社會責任,在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追逐利潤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不能做好平衡兼顧,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
可以預見疫情過后,政府將會進一步加大環保政策出臺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紤]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后續必然會出現新一輪穩投資、穩增長的周期。
從行業發展態勢來看,未來幾年是加速整合的機遇期。同時,還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國家對水務行業的評價標準將會更加客觀、理性和全面,企業的責任感、誠信度將會和企業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技術能力等一樣成為重要的衡量尺度。
所以,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競爭將會更加充分和激烈,誰能在社會美譽度、核心技術、商業模式、智慧水務等方面占據領先位置,誰就擁有更多發展機會。面對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各企業要聚焦自身發展和建設,承擔責任、練好內功,主動擁抱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整個行業要協同發聲,為加快解決歷史欠賬、提水價等問題創造有利環境,以良好的形象,提升整個行業的地位,攜手開創中國水務行業的嶄新未來。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