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一致抗“冠”進入了關鍵期。除了拼死抗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全力支援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人員、無私服務在物流補給工作中的服務人員等外,這場疫情和水務行業有什么相關性?重大疫情面前水務行業應該重點關注些什么?應該如何結合自身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撐?
但是,由于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還不透徹,水務行業應對相關疫情的實踐經驗并不豐富,絕大部分供排水企業普遍處于“空有一腔熱血,偏恨報國無門”的迷茫狀態中。對此,《凈水技術》雜志社通過分別采訪我國供水、排水行業的設計、運行、監測和研究領域專家,使百家爭鳴,為實踐參考。
今日話題
疫情背景下城市水系統安全保障體系與應急建議
本期嘉賓
張懷宇
高級工程師,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科研院副總工,從事給排水專業科研、規劃、設計工作。主持十三五“城市供水系統規劃設計關鍵技術評估及標準化”等國家水專項、安全專項課題、子課題8項、作為技術骨干參加6項;主編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等國標、行標或全國性標準5項次、參編6項次;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惠州市中心城區排水規劃”等相關專業工程規劃、工程設計40余項。
相關事件
生態環境部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提出“接收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以及相關單位產生的污水應加強殺菌消毒”并對消毒劑投加量提出了一系列說明。此方案一出,便引起水務行業的極大關注,由于在非常時期的醫療廢水中含有新型冠狀病毒,因此這類廢水應如何妥善處理處置?后續進入污水廠會有何水質風險?污水處理工藝應作何調整才能保證出水穩定達標?污水廠運維人員應如何在非常時期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疫情期間的水源和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重心有哪些?應當如何有效監管污水傳染源?關于這些疑惑,《凈水技術》編輯聯系到了參與協助防疫期間水務應急處理工作的專家——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科研院副總工張懷宇,張總結合當前工作和自身經驗提了一些觀點。
疑問
疫情背景下,城市供水和排水方面應如何確保出水水質達標?有無二次污染的風險?
《凈水技術》編輯采訪了中南設計研究總院科研院副總工張懷宇,張總提到,需要重點考慮厘清幾大原則的框架下解決問題:
01
系統性
應將城市供水、排水、水環境等在內的城市水系統綜合起來,在安全保障的基礎上考量。過去只有供水提安全保障,排水是潔凈,水環境則是生態和景觀,現在要在應對疫情的安全保障上,進行集成和必要的妥協。應當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力量條件下,在當前已經啟動I級響應的情況下,優先抓主要矛盾,不要把平時的標準和要求無條件代入此次防疫戰役中。
02
時效性
以SARS的經驗,大概率要做好延續到5月份的準備,包括物料、人員組織、設施維護的準備,這對城市水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相對持久的一場戰役;也包括從旱季到雨季這個時間跨度上對城市水系統的影響,如雨季合流污水溢流,城市內河內湖排江等的應對,供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受到的沖擊,等等。
03
繼承和發展
在繼承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特別是SARS期間有一系列的應急方案,應在此基礎上積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并應用于此次防疫戰役。無論是供水還是排水,都有應對病毒的經驗,而2019-nCoV新冠狀病毒雖然沒有直接的試驗成果,但高度相似的SARS-CoV已有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供本次參考。針對水中病毒,已有試驗驗證可有效滅活2019-nCoV的消毒措施包括臭氧、氯(僅游離性余氯)或二氧化氯(僅游離性余氯)加以適當的接觸時間。化合性余氯并沒有試驗,推測高濃度是有效的,不建議作為首選項。這個結論可用于指導大中型水處理設施。
04
美好生活預期
十九大報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處理處置措施,必須讓群眾放心。另一方面,美好生活的載體是人,不僅包括城市水系統的服務對象,也包括全體水務人員,保障他們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05
系統性總結和推動行業進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本次新冠狀病毒的發生有其偶然性,但就致病微生物產生流行性疾病而言,也有必然性,應當如實記錄本次病毒的情況和應對成效,總結經驗教訓,推動行業進步。可能的點包括:污水處理廠和泵站的封閉與除臭,污水處理設施的消毒設置,采樣和監測的自動化,供水系統管網和末端余氯監測的強化,供水設施的防倒流設置,二次供水方式和水的儲備,對設施設備的應急能力的重視等等。
由此,我們需要回答:
疫情背景下,城市水系統應如何確保水質安全?有無二次污染的風險?
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
可適度加大消毒劑投加量,但是考慮到從現在到戰役結束還有較長時間,期間可能還會有短期的沖擊影響,建議臭氧投加和紫外消毒運行起來,氯長期投加量不宜單點超過0.8mg/L、數日的短期沖擊負荷下可以加大。此外,要認識臭氧的設計能力沒有達到4.86mg/L+10min接觸,氯也做不到游離性余氯0.5mg/L+接觸時間30min,一般并不足以保障新病毒的滅活。供水的安全保障單靠處理是完成不了的,還需要加強水源的監控,單一水廠的能力有限,應該有關部門加強總體監控和及時反饋。供水的薄弱環節還在于配送,主要是末端余氯保障和避免污水的侵入,前者依靠監控和監測結果的及時響應,后者依靠防止倒流的措施和設施,特別是壓力直供或二次供水要加以注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