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 GB 18466—2005中傳染病和結核病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指標和限值
對于綜合醫療機構,該標準也設定了包括糞大腸菌群數等24項排放指標,但限值的設定上與傳染病醫療機構略有不同(圖4)。
圖4 GB 18466—2005中綜合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指標和限值
疑問
在標準明確的前提下,排水行業究竟應該如何做?是否有必要直面新冠病毒開展監測工作?
賈瑞寶主任認為,目前我國大多數排水監測機構尚無病毒類微生物監測能力,不具備單獨針對病毒開展監測和研究的條件,目前只能通過加強污水廠進水源頭監測、工藝過程控制及排水消毒運行管理等工作確保污水處理的有效性。
在污水處理的工藝過程控制方面,要重點關注對相關標準中所規定的控制要求,如GB 18466—2005對于含氯消毒劑的工藝控制有明確要求,即對于直接排放的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為3~10mg/L;對于預處理后納管的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為2~8mg/L。疫區及相關地區也應該自查尾水的排放是否合規,GB 18466—2005中對此也有明確規定,即禁止向GB3838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的飲用水保護區和游泳區,GB 3097定義的一、二類海域直接排放醫療機構污水。
同時,賈瑞寶主任也認為非常時期,排水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做好排水及污水處理從業人員防護工作,防止臭氣、氣溶膠、污泥等造成的生物危害,盡可能降低相關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總而言之
非常時期強化對排水系統中相關污染物指標的監測,對盡可能減少疫情對水環境、甚至對人類健康的二次影響有重要的預警和指導作用,應當予以高度重視。賈瑞寶主任指出,一座城市的排水監測工作點多面廣,涉及市政、水務、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政府部門以及廢污水產生、收集及處理處置等單位。污水的達標排放,并不僅僅是水務行業的責任,各相關部門、單位均應共同承擔相應的監測監管職責。
原標題:非常應對 | 賈瑞寶:疫情背景下排水監測應關注的重點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