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春紫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環保)襄陽公司,距離武漢僅300余公里,隨著疫情人數的不斷增加,疫情防控形式的不斷嚴峻,襄陽公司將“穩人心、防疫情、保達標”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硬仗。
污水廠的進水由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商業污水等多方面的廢水組成,很多病原體可以通過污水、人排放的糞便以及不潔凈的水進行傳播的。可能很多人認為污水廠的進水,通過地下管網的運輸,病毒已失去活性,對人體不再產生危害,但據相關科學研究表明,病毒在20-30℃的溫度范圍內,普遍能夠存活2個月,而在10℃左右的水體中,病毒能夠存活到9個月左右,在受污染的水中,病毒的生存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此次重大疫情中,污水廠的一線員工是處在可能直接接觸病原體的環境中。
力度——持續消毒 升級防護
紫光環保襄陽魚梁洲污水處理廠是襄陽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服務面積約9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90萬人,日處理規模30萬噸,每年的出水量達到1.2萬億噸,相當于一個武漢東湖的水量。
面對此次的洶涌疫情,襄陽公司反應迅速,立即召開相關管理人員防控工作會議,成立以襄陽公司總經理魏建權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部署相關防疫措施,積極開展預防疫情專項行動,采取更果斷、更有力度、更科學周密舉措,全力以赴守護這方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
為應對日趨嚴峻的疫情形勢,1月26日開始,襄陽公司利用化學配制技術,組織當班員工自行配制酒精、次氯酸鈉等消毒溶液,每天不定時對整個廠區以及泵站內各個區域進行噴灑消毒,確保污水廠區內部環境的安全;對每天當班的員工及時配發口罩,并要求在廠區內必須時刻佩戴口罩;針對脫泥、化驗、中控班組的一線員工還為他們增配了橡膠手套,全方位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精度——寧可十防九空 不可失防萬一
為確保防疫工作萬無一失,襄陽公司對整個污水廠區的所有進出口都進行了嚴密的管控,在主要的進出口設立了防控點,建立員工及來訪人員門衛登記制度,對每一名進廠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并實行體溫記錄監控措施,由疫情工作小組實行全程監管,一旦發現存在可疑癥狀者,立即上報并隔離。員工就餐也采取了打包回崗用餐的模式,避免扎堆就餐。
除了現場的防疫工作,襄陽公司創新辦公方式,取消每日線下集中例會,以視頻、語音等方式開展工作會議,在微信、QQ等線上工作群上實時更新疫情發展情況,并定期發送重大疫情面前污水廠的相關防護措施等“硬核”資料,讓員工們更深入地了解污水廠內存在的生物傷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同時讓員工們號召身邊的親朋好友不串門、不參加聚會、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對于網上發布的信息要學會甄別,不信謠,不傳謠。
溫度——天是冷的 心是暖的
1月28日,由于污水廠附近小區出現了確診病例,通往污水廠的魚梁洲大橋進行交通管制,這對員工上下班產生了極大的不便,原本白班夜班兩班倒的輪班制增加了員工進出廠區的頻率,也增加了廠區的風險,員工自發申請“白+黑”24小時上班模式,踐行守護健康不畏繁難、防控疫情不避艱辛的“防疫”精神,確保污水廠的出水穩定,保障全體員工的健康與安全,到目前為止襄陽公司全體員工服從安排,隨時待命。
面對疫情,襄陽公司把初心使命融入到防疫工作中,將責任扛在肩上。當得知觀音閣、余家湖污水處理廠存在消毒試劑短缺的情況時,襄陽公司無償給這兩家污水廠提供自制的次氯酸鈉,為襄陽市的污水處理保駕護航。
態度——十五個小時 杭州直奔襄陽
正月初三早上6點,天還只有微微亮,在杭州市空蕩蕩的馬路上,只有這一輛車在行駛著,孤獨將會是他這一天15個小時行程中的主旋律,因為他的目的地是襄陽,一個距離武漢僅300公里的城市。這一路上浙江大雨、安徽大雪、湖北大霧,但這一切都沒有讓他停下腳步,他是魏建權,是紫光環保襄陽公司總經理,也是這次疫情防控戰中紫光環保的“最美逆行者”。
魏建權在工作群中部署了初步的防疫安排后,帶著從杭州購買的百余只口罩,顧不上天氣也顧不上吃飯,一人駕車1060公里,直奔襄陽,終于在當天晚上8點半順利到達廠區,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歇,立馬將帶來的物資分發給值班的同事,檢查了廠區的運行狀況,確定一切正常后才放下心來。
專題:戰疫情,我們和武漢在一起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