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在2019年持續行動,村居環境提檔升級如何惠民、便民。如何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如何將老百姓家里廁所實現升級改造?廁所是否干凈舒適,看起來是小事,但卻是一件事關幸福的“關鍵小事”。要將這一關鍵小事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日中國水網采訪到富凱迪沃(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凱迪沃)總經理胡備勝。從中了解到鄉村廁所與污水有著密切的關系,廁所革命必須與污水處理進行統籌考慮。才是解決農村生活環境打造宜居美麗鄉村的關鍵所在。
胡備勝從2003年開始與天津科技大學王昶教授一起專研農村污水治理,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功案例。王昶教授更是中國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凈化槽第一人,擁有國內全部的凈化槽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學術論文,提出了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無人值守的、節能減排的歸一模塊化多臺串并聯處理模式。屆時中國水網采訪到富凱迪沃總經理胡備勝關于農村污水治理方面的經驗實踐。
富凱迪沃(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胡備勝
廁所治污的無害化、資源化
縱觀全球發達國家已基本解決廁所問題,而我國鄉村仍然存在。廁所產污從末端治理角度來看只有兩個出口一個是無害化一個是資源化。那么到底是無害化還是資源化一般需要兼顧四個問題必要、資源、生態、經濟。如高寒干旱地區因當地地理條件所限不能實現水沖廁,那么旱廁只能以資源化為方向進行治理。當前旱廁在一些地區具有普遍性,旱廁不規范(蹲坑)、與住宅分離(缺乏保溫),缺乏管理。水廁是發展趨勢,但農村缺乏下水管網及污水處理系統,76%的村莊受到廁所污水污染。2014年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正因為缺乏生態鏈系統工程,在收集、貯存、運輸、處理等方面仍存在技術與裝備問題,亟待解決。
旱廁資源化系統
廁所革命和污水治理需統籌兼顧能夠實現統一,廁所革命不僅要解決如廁環境問題還要解決生態鏈的問題。無害化如何解決水沖廁更加經濟,也就是說如何讓居民“用得起、建得起、管得起”。如何能夠少花錢,治好水,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來說是真正的難題。由于農村污水處理不能直接套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所以真正的著力點就需要從污水處理標準上實現突破。一方面要降低經濟成本和技術難度,另一方面要抱有目的性針對解決,才能真正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胡備勝表示:“何謂建得起:從網和站的角度綜合考慮,總投資造價最低。何謂用得起:從運行角度,費用極低。何謂管得起:無需與人值守,只需定期巡檢。”
農村污水處理“難”在哪?
單純就技術而言,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技術足以滿足任一預期的處理深度要求。因此,“難”不在技術,而在于需以有限的經濟能力應對無限的處理標準。而更多的情況下,則表現為主觀體驗對客觀現象的一種感受,即排污或治污要從過去的不花錢轉為要花錢、甚至要花很多的錢。
在國家強化水環境整治力度的大背景下,關于農村污水處理目前在理念上存在兩類誤判。一是在管理層面,認為污水處理標準越高越好,二是在認知層面,認為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復雜,“難”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由此直接導致了農村污水處理的“難”度感,也為各類形形色色的環境偽技術的存在與大行其道提供了一定的社會空間。那么,農村污水處理究竟“難”在哪里?技術性與經濟性到底該如何取舍?要回答這一問題,不妨從環境污染的成因談起。
污染環境是一個不耗能的自發反應。而作為其逆反應,凈化環境則是一個耗能過程。在無人為干預的自然條件下,當單位時空內接收的太陽能(光合作用產氧)滿足所收納污染物的降解需求時,環境可以通過自身所具有的生化、物化等生態功能得以“自凈”,對應可受納污染物的量即為“環境容量”。否則,環境將會由于污染物累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換句話說,環境之所以被污染,是因為自然條件下的生態環境容量有限。
環境的自凈能力取決于系統可資利用的時間和空間。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對于所收納污染物的量而表現出的時空不足。因此,所謂的純“生態”環境技術也是不存在的。涉及工程化(效果必須穩定達標)的污水處理項目肯定是耗能(或花錢)的,至于量的多少,則取決于處理的深度與工藝的優劣以及處理設備的運輸半徑。因此,“花錢”不是“難”的理由,如何“少”花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難點”。
如何“破難”農村污水
決定難易程度的是污水處理“標準”。與污水處理深度度相對應的,是排放標準。農村污水廠(站)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通常由當地環保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受納水體重要性、環境容量、污水資源化利用等因素提出排放要求。由于缺乏國家標準,實踐中最常用的做法是參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其中的污染物基本控制項目主要是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總氮(TN)、總磷(TP)和懸浮物(SS)。實現去除這些污染物的技術途徑可分為生化和物化兩個階段,由具有特定功能(降解有碳、除磷脫氮、去除懸浮物等)的處理單元組合形成繁簡程度不同的處理流程,以實現特定的技術目標。而這一特定的技術目標(排放標準),正是決定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實施難易程度的關鍵所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