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此多的信息需要被記錄,對于檢漏人員來說是一項耗時的工作;這些來自于不同時間、地點和人員的記錄,后續的信息跟蹤管理和處理工作量也不小。顯然想要“保健”工作更輕松高效還需優化信息記錄的方式,降低信息處理的難度,簡化信息檢索的步驟。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有很多,譬如,供水企業可以在“智慧水務”系統中加設“信息標注”功能,將常見情況設置成“標簽”方便檢漏員快速記錄問題重點;系統也可根據標簽對問題進行快速整理,方便決策系統使用。應用到某一具體的場景可以是,在 GIS 系統維修工單處理的過程中,通過在檢漏儀上增加 GPS 定位功能,實現對每條管道上的漏點定位;同時附上對漏點的壓力、泄露頻次、類型、土壤腐蝕性等物理條件的信息,便于“智慧化”過程中對管網失效評估模型的構建。
編者按:
降漏損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辦法,但是供水企業可以借助“智慧水務”的優勢在過程中摸索更高效的方法,以及輕松維持效果的竅門。同理,產銷差的問題“千人千面”,改善的方法也不可一概而論,以偏概全。希望本文提到的借助“智慧水務”的方式能夠為同業者提供一些參考,解決自身實際的問題還要借助供水企業對于自身存在的問題的判斷,判斷的越準確,需求越清晰越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在產銷差控制方面的經歷和感悟~
本文特別感謝北京沃爾斯特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俊杰先生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參考資料:1. 張俊杰、李淑慧:城市供水管網檢漏作業指導2. 張俊杰、尹綏明:產銷差重在管理,貴在堅持3. 陳海榮:供水產銷差率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4. 鐘麗錦、傅濤、孔德艷:日本東京供水管網的漏損預防管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