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水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峻,污水處理問題備受關注。針對目前污水處理的發展態勢,僅成立2年有余的蘇州清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控環?!?,憑借其無碳源除總氮技術在污水處理領域掀起一股熱浪,是環保企業圈的一匹黑馬。
清控環保自成立,一直專注于水污染物深度去除技術的研發,深耕脫氮技術。近日,中國水網專訪清控環保年輕有為的“90后”創始人陳家軻,據陳家軻介紹,當前清控環保的總氮廢水處理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產品推廣也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未來將繼續深耕技術研發,拓展脫氮技術應用領域,為環保事業創造更大價值。
清控環保董事長 陳家軻
前瞻性眼光
獨立性邏輯
陳家軻是環保企業家中的新起之秀,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在與記者交流企業生存之道時,陳家軻言:”企業家一定要擁有前瞻性眼光,企業一定要具有獨立性業務邏輯?!?p style="text-indent: 2em;">作為一個老板,一個創始人,前瞻性的思考能力是十分寶貴的。陳家軻表示,短期的策略會影響長期的思路,所以要有前瞻的思考和清醒的判斷。對于環保企業而言,在未來發展的趨勢里面,企業家要洞察當前這個新時代環保行業處于怎么樣的發展趨勢,它的客觀發展規律是什么樣子,什么樣的企業會有更廣闊的前景去發展。切要戒驕戒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因所處高位而迷失自己,在做思考和判斷的時候被自身個人意志所迷惑而做出違背客觀規律的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這樣的領導者所經營的企業遲早會倒下的。
另外,企業要清楚自身是秉承著怎樣的價值觀,做什么樣的產品,客戶群體是哪些,可以為客戶創造怎樣的價值,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有一個獨立明朗的業務邏輯。就好比射箭,想要射中靶心,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靶心在哪里,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弓箭來訓練自己的技藝。
深耕藥劑研發
主攻脫氮技術應用
清控環保成之初,作為一個初創團隊,面臨的困難很多。和已成熟的企業相比,第一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第二沒有強大的政商關系,第三在這個領域里沒有較長時間的耕耘積淀?;谶@三方面的實際情況,陳家軻決定另辟蹊徑,去做一些細分的市場,深耕對單個特定污染物深度去除藥劑的研發,主要是圍繞重金屬、廢氣、氮、磷等不同的污染物,打造特定藥劑產品,在行業內占劇一席之地。用陳家軻的話來說就是:“小而美,也是一種價值的體現?!睋?,目前這幾方面都已實現了從研發到銷售的過程,聚集了一定數量的客戶,其中王牌技術——無碳源除總氮技術反響熱烈。
講到脫氮的問題,脫氮最核心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怎么有效的把氮做深度的去除,另外一方面是如何更好的控制,陳家軻言,現在行業內針對脫氮問題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加碳源,用碳源去除氮。但碳源加過量了,COD會超標,造成二次污染,后期再慢慢去除掉,那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如若碳源加的不夠,總氮又不達標,所以這是個很難控制的事情。無碳源除總氮技術(硫自養反硝化)之所以在業內一鳴驚人,主要依托于該項技術創新性地采用了自養菌來脫氮,解決了傳統脫氮方法的碳源問題,即碳源過量會導致COD超標造成二次污染,碳源不足則去除率低下,并且達到了深度脫氮(出水總氮在2mg/L以下)的效果,將現有的脫氮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解決了現有脫氮技術難以達標的問題。清控環保成功地將硫自養工藝用于總氮的深度去除上,彌補了異養細菌在深度脫氮能力不足的缺陷。該技術對于緩解水體污染,改善水體環境,減輕地表水負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目前該項技術投用的項目很多,其中江蘇省蘇州市印染廢水處理項目,處理水量達150噸/天,進水總氮30-50mg/L,出水總氮可控制到2mg/L以下。
圖1.工程案例現場圖
陳家軻表示,據了解,大部分垃圾滲濾液脫氮及農村污水處理脫氮總量是不達標的,行業內目前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不高,也沒有有效的技術來解決。清控環保近期計劃進軍垃圾滲濾液及農村污水處理領域來解決脫氮問題,這是是非常有前景有價值的市場,也是推動清控環保在行業內扎根、脫穎而出的關鍵一步。目前清控環保針對垃圾滲濾液脫氮及農村污水處理脫氮問題已有成熟的儲備技術,在不斷地驗證不斷地優化升級,蓄勢待發。
除了無碳源除總氮技術,清控環保在去年開始投注研發的還原去除劑(也叫黃煙去除劑),全國范圍內來說屬于最早做這一塊的企業,技術水平在行業內處于領軍地位。該項技術主要用于去除硝酸黃煙以及氮氧化物廢氣處理,廣泛應用于電鍍行業不良鍍件或電鍍掛具的退鍍、鋁合金、不銹鋼的化學拋光、光伏行業硅片處理等使用硝酸的場合,以及鍋爐、磚窯燃燒、化工等產生氮氧化物的場所。它能和黃煙(即:氮氧化物),進行化學還原反應,生成氮氣、水汽等無害氣體,從源頭消除黃煙的隱患。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實操落地多個項目,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圖2 黃煙去除劑效果圖
重技術深度探索懷虛懷若谷之心
作為環保企業家中“90后”新生代,在陳家軻身上有著一種少年老成的味道。對待企業他有自己的節奏風格和沉著冷靜的思考,對待技術研發秉承嚴謹求實的態度,反復驗證,及時做總結,不斷良優化,力求完美。陳家軻認為,技術的深度絕大程度決定了企業業務的廣度。懷開放、合作的態度解決廣度問題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問題是技術深度夠不夠。相信只要技術水平領先,一定會有很多相關企業來尋求合作的。他們有更好的關系,更好的運營管理經驗,更好的項目經驗,來助力清控環保更加堅實壯大。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