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廣東省水利廳、南方日報社指導,南方+客戶端主辦的“廣東十大最美水利工程”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粵海水務5項工程獲獎。其中,東深供水工程、潮州供水樞紐工程被評選為“廣東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被評授予“最受期待獎”,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被授予“人氣獎”。
東深供水工程
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是主要解決香港飲用水而興建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50年多年來,東深供水工程累計對港供水超240億立方米,實現量足、質優和不間斷供水,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重大貢獻。初期工程對香港年供水6820萬立方米。隨著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供水量不斷增加,工程于上世紀分別進行3次擴建。2000年8月,廣東再次對工程進行全面改造,在大幅提升供水能力的同時,將輸水管道與地表水系隔離,極大提高了供水質量。
潮州供水樞紐工程
工程位于韓江干流兩溪口附近,距離潮州市區約4公里,是實施韓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區水資源統一調配、解決當地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的關鍵性工程,被譽為“潮汕人民生命線工程”。工程可調配東溪和北溪年水量6億m3,增加東、西、北溪工業生活用水量約2.44億m3,受益人口達628.73萬人;可調配揭陽市區、揭東縣和汕頭市潮陽區、南澳縣的跨流域年水量3.16億m3,實現自流灌溉農田42.45萬畝,改善灌溉農田27.91萬畝,增加灌溉6.95萬畝。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是廣東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輸水壓力最大、盾構隧洞最長的調水工程。工程設計多年平均供水量為17.08億立方米,其中廣州南沙5.31億立方米、東莞3.3億立方米、深圳8.47億立方米。工程受水區人口近3000萬,總投資約354億元。工程一方面可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同時為香港、番禺、順德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
工程于1992年由國務院批準興建,樞紐位于北江干流中游,工程控制流域面積34097平方公里,占北江流域總面積的73%,水庫總庫容19.04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為主,兼有航運、發電和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的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也是北江流域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的關鍵性工程。它的建成,對保障廣州、佛山、清遠市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區防洪安全,促進粵北山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成后的飛來峽水利樞紐與北江大堤潖江滯洪區、蘆苞涌西南涌分洪工程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體系,通過利用飛來峽水庫蓄洪,潖江滯洪區滯洪,北江大堤擋洪等綜合措施,可使廣州、佛山等珠三角發達地區的防洪標準由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庫區形成干、支流渠化河道116公里,使通航標準大大提高。
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
工程位于韶關樂昌市武江樂昌峽河段,下距樂昌市14公里,樞紐集雨面積4988平方公里。樞紐以防洪為主,結合發電,兼顧灌溉。樞紐可有效控制武江洪水,將樂昌市區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與湞江灣頭水利樞紐聯合調度,可將韶關市區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樞紐保護人口87.62萬人,保護耕地158.42萬畝,灌溉農田面積3.77萬畝。
據報道,此次評選得到網友熱烈響應,在“南方+”平臺投票累計達243.7萬票。最終評選出的十大最美水利工程也頗有代表性,它們不僅有來自廣東五大江——東江、西江、北江、鑒江、韓江的代表性工程,還涵蓋了水庫、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態等類型的重大水利工程。
相關閱讀: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