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紀中晚期,人們已開始在醫院和飲用水中使用氯預防傳染,但使用案例非常稀少。直到 20 世紀初,通過水傳播的疾病數量增加,促使多個大城市開始大規模過濾水源,美國才開始進行普遍的水處理工作。但是,單純依靠過濾并不足以減少廣泛傳播的疾病。
1914 年,美國實行了新標準,將飲用水中的大腸桿菌最高含量限制在 2 個/100 ml。這一標準的出臺開啟了美國消毒工藝的現代化時代。氯化處理幾乎消滅了所有通過水傳播的傳染病,人們的預期壽命因此延長了 50%。
如何選擇合適的水消毒技術
如今,人們已研制出多種消毒水和污水的有效技術,這些技術都各有優點和弊端。選擇合適消毒技術,首先要了解處理工藝的目標。迪諾拉 MIOX 消毒專家 Tom Muilenberg 就目前七大主流水消毒技術,為我們進行詳細的專業解讀。
各大主流消毒技術綜合對比表
注解:1- 如果存在有機前驅體;2- 如果水中存在溴;3- 如果水或鹽/鹽水中存在溴
水消毒技術一:氯 氣
自 20 世紀初起,水處理廠開始使用氯氣。這些氯氣基本上都是純氯,通常裝在 150 磅的加壓氣罐、容量為一噸的容器或者火車車廂中,以合適形態直接送到現場。一般來說,氯氣消毒法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維護也最容易。
真空操作的溶液加料系統提高了添加氯氣的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控制模式有流速比例調整、殘留控制或復合回路(流速加殘留)。
水消毒技術二:市售次氯酸鈉
商品次氯酸鈉的含氯量(質量百分比)約在12.5-15%,PH值大于11。
這種液體消毒輸送系統由儲存罐、帶相連閥門和管道的化學品給料泵送系統,以及控制方法,如流量比例控制,余氯控制或復合環控制(流量加余氯)構成。
商品次氯酸鈉屬于危險化學品,需要使用二級安全殼并提供危險化學品載貨清單。雖然散裝次氯酸鈉的單位氯成本高于氯氣或現場次氯酸鈉生成,但其維護和操作更簡單。散裝次氯酸鈉的濃度會隨著時間而降低,因此要達到同等效果,所需的量更大。對于氯酸鹽含量限值210ppb(美國環境保護署新指導數值)而言,商品次氯酸鈉的副產物將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現場次氯酸鈉制備 (OSHG)
根據需要,OSHG 系統會利用電解作用現場生成 0.8 % 的低濃度次氯酸鈉溶液。稀釋的鹽水溶液經過電解槽,將氯離子從鹽轉化為次氯酸鹽形式。該工藝每產生一公斤氯(在125L溶液中)消耗3公斤鹽、4.4千瓦時電以及125L水,產氯量相當于1公斤氯氣的有效氯含量。
OSHG 系統維護要求適中,制氯成本僅為商品次氯酸鈉的約 25% - 60%,也比運輸高壓氣體更安全。
迪諾拉ClorTec? 現場次氯酸鈉生成系統
現場制氯(OSCG)
和 OSHG 類似,OSCG 系統采用鹽水溶液和隔膜電解法,生產含有更高濃度次氯酸鹽(最高達 12.%)的氯氣,將其真空投加至應用點。采用現場制氯可以減少商品次氯酸鈉的運輸和交付危險,還能消除用液態氯氣以氯瓶形式運輸的安全隱患。
迪諾拉的 CECHLO? 現場制氯系統
次 氯 酸 鈣
次氯酸鈣是一種固體片劑,通常含有60%有效氯。一般通過片劑投加系統直接投加,或將其溶解于稀釋罐中形成次氯酸鈣溶液再通過計量泵進行投加。
次氯酸鈣通常用于游泳池。由于其單位氯成本高又難以準確給料,偶爾用于水和污水處理時,次氯酸鈣通常用于位于偏遠地區不適用其他給氯方法的小水廠。
氯 胺
在存在氨的條件下,氯與氨結合,根據氨與氯的比率形成一氯胺、二氯胺或三氯胺。
氯胺是相對較弱的消毒劑,,但可在水中保持非常穩定持久的余氯,因此通常應用于供水管網較長的系統二級消毒。氯胺消毒控制難度高,操作人員必須仔細檢測并維護加藥系統以實現最大精確度。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通過酸或氯氣與亞氯酸鈉混合而制得,再通過水射器吸入混合形成溶液投加至水體中。由于無法壓縮和液化以進行運輸,二氧化氯需要在預期使用地點附近現場制備。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