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論道,易商問道,易商尋道。8月22日,E20商學院CEO特訓班十期第四次課在初秋時節美麗的香山腳下如期舉行,此次課程為期三天。
易商論道
陜鼓案例學習
持續創新,顛覆自我,陜鼓成立至今50余年,在傳統產業的大浪淘沙中彌新,也在新時期的產業轉型中成功蛻變,完成了從“賣奶牛”到“賣牛奶”的轉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訓班組織學員對陜鼓案例進行分組學習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一位代表對陜鼓動力案例學習的成果進行分享展示。
陜鼓案例學習小組代表分享
在大家分組分享之后,陜鼓前董事長印建安對學習成果進行了現場點評,并現場分享了他對陜鼓轉型背后、供給側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印建安為杰出學習小組頒獎
印建安分享陜鼓案例
印建安有著35年的陜鼓工作經歷和16年的陜鼓一把手經歷,在此期間他帶領陜鼓成功實現兩次里程碑式的戰略轉型。
2001年,他帶領陜鼓對市場和環境兩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客戶需求是什么?同行都在干什么?基于研究結果,印建安帶領陜鼓全力推進“兩個轉變”,即從單一產品制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系統服務商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和資本運營方向轉變,帶領陜鼓實現了13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2014年,在經濟步入新常態下,印建安帶領陜鼓開始供給側改革的艱難轉型,他聚焦客戶隱性需求,抓住分布式能源新風口,提出能源互聯島新模式,將陜鼓帶入萬億市場空間,也帶領陜鼓開啟新一輪增長。
他還強調,對企業的改變要從基因即文化入手,給員工一個與公司共創共享的理由,強調了文化和制度的作用。
傅濤:趨勢的力量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通過愚公移山、上善若水等傳統文化故事,給企業家們分享了故事背后的商業啟發和價值。
傅濤
“做企業就像愚公移山,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個系統中做事情。眼睛不僅要看里邊,還要看向外面。”傅濤在課堂上給了企業家以下幾點建議。
要有夢想驅動,夢想既要高遠,也要樸實。夢想既要有格局,又要在微觀上產生共鳴。
技術路徑要簡單、清晰、好操作、易上手。
行動要堅定而有效,不要謀而不動。
目標設定要可量化,從小事做起。偉大的事業不是一個人完成的,每一個目標的達成都是在一個社會大環境下完成的。
要有格局。格局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
每個企業要有一個奇點項目,要有一個照亮行業前程的項目,做行業細分領域的“老大”,成為細分領域的“燈塔”。因為“燈塔”項目可以產生奇點效應、集聚效應。
“水的順從性最高,生態文明下,企業家需要有‘上善若水’的做事方式和心態。要善用外部趨勢,認清楚大勢。”
傅濤還強調,新時代,中國處于戰略機遇期,增長模式的調整期,面臨中美對抗的長期性。如何把握轉型中的一線生機?只有不斷創新。環境產業是為數不多的需求在延展的行業,但它對創新的需求與其它行業不同。資產與資本、技術與裝備、服務與系統方案是環境產業的驅動因素。
王凱軍:創新發展與企業的創新之路
王凱軍
清華大學教授王凱軍闡述了創新發展與企業的創新之路,一直以來,環保市場是政府主導的市場。政府主導的力量有多大?王凱軍提到有三大政策與產業相關: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垃圾分類、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而這三大政策目前正在激發環境產業的一大潛在市場。
“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推動畜禽糞污處理、資源化和沼氣發展是產業的一大利好事件。”王凱軍認為,畜禽養殖和廚余垃圾處理的主導技術路線一定是厭氧技術。當前,上述政策打通了產業的任督二脈,任脈是40億方畜禽糞便的處理,產沼氣潛力最少400-1000億方,督脈是垃圾分類后的廚余垃圾處理,以每人產生0.4kg廚余垃圾計算,產生沼氣0.2方沼氣,全國每年產生1000億沼氣的潛力,新生市場空間巨大。
私董會:撥開云霧見月明
案例展示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