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COD和COD/N比影響: 高成本營養物去除
為增加中國污水處理可持續性發展當前三個對策
“由于中國市政污水的性質和其它地區不同,要對癥下藥,進行設計和運營。”曹業始表示,在進行管網修復同時,可以聚焦以下三點:
方案一、提高沉沙池效率、開發新沉沙技術。曹業始指出,中國污水處理要關注初沉池的預處理,提高現有砂粒去除裝置的效率,應用現有(Hydro?, HeadCell?)和開發創新的去除細顆粒物砂粒裝置。同時要開發新沉沙技術,“現有的沉沙池經過簡單的更新改造,是有潛力可挖的。”
方案一、 提高沉沙池效率
方案二、最大限度利用內部碳源。如下圖所示,以10萬立方米/日市政污水處理廠做初沉污泥發酵,可以增加VFA 40 毫克/升, 可減少出水約5 mg NO3-N/L.,等價每天節省10 000 元購買碳源的費用。
方案二、最大限度地利用內部碳源
方案三,應用低碳營養物去除技術。
方案三、應用低碳營養物去除工藝
曹業始認為,方案的執行或許能獲得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能量回收。將VSS/TSS提高到等于或高于60%,有厭氧消化廠的比例增加到大于15%。
突破一、能量回收
第二、污泥減量三分之一。如果所有的廠把VSS/TSS增加10%,50%的日處理量大于10萬噸污水廠應用厭氧消化,污泥量就能減少三分之一。
第三、減少外部碳添加。通過利用碳源溶解性和可降解的生物碳源,通過污泥消化,污水廠可獲得額外的 20-30 毫克 sCOD/L,為進一步加強總氮控制和總磷控制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突破三、減少外部碳添加
曹業始介紹,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和蘇黎世-Werdholzli 污水處理廠的數據顯示,白龍港污水處理廠VSS/TSS在60%,兩廠的進水COD濃度都在250(mg/L),二者都擁有完整的能量回收系統。
最后曹業始總結:由于獨特污水特征, 當前市政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呈現出低效率,需要研究在各地污水條件下污水處理廠單元操作和整個廠集成設計準則。當前可做的應注意包括提高沉沙池效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內部碳源, 顯著減少污泥產量, 提高能量回收和降低營養物去除成本,為應用創新工藝, 加強工程研究。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