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反映我國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完成《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總的來看,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出現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具體有哪些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大氣環境
空氣: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年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2018年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比例
2018年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不同級別天數比例年際比較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62.2%,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物濃度變化
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1%,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
2018年長三角地區污染物濃度變化
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3%,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
2018年汾渭平原污染物濃度變化
酸雨:全國酸雨區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5%,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總體仍為硫酸型。
2018年全國降水pH年均值等值線分布示意圖
2淡水環境
地表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1.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年際比較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的1613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4.3%,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9%,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2018年全國流域總體水質狀況
2018年全國流域總體水質狀況年際比較
監測的111個重要湖泊(水庫)中,Ⅰ~Ⅲ類水質湖泊(水庫)比例為66.7%,劣Ⅴ類比例為8.1%。107個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占9.3%,中營養占61.7%,輕度富營養占23.4%,中度富營養占5.6%。
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906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監測斷面(點位)中,814個全年均達標,占89.8%;871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比例為90.9%。
地下水:全國10168個國家級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Ⅰ類水質監測點占1.9%,Ⅱ類占9.0%,Ⅲ類占2.9%,Ⅳ類占70.7%,Ⅴ類占15.5%。全國2833處淺層地下水監測井水質總體較差。Ⅰ~Ⅲ類水質監測井占23.9%,Ⅳ類占29.2%,Ⅴ類占46.9%。
3海洋環境
管轄海域: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6.3%,劣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的1.1%。
2018年夏季中國管轄海域水質分布示意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