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沈陽市開展下沉督察。督察發現,沈陽市污泥違規堆存整改工作滯后,將32萬余噸污泥分散轉移到撫順、阜新、鐵嶺等多個地市,監管缺失、污染轉移,環境風險突出。
一、基本情況
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向遼寧反饋指出,由于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滯后,2007年至2013年,沈陽市將共計150多萬噸污泥堆存在祝家地區9個坑塘內,其中大部分未作防滲處理,惡臭熏天、群眾反映強烈。2017年12月,《遼寧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提出,2017年6月向社會公開征集處置方案,經多輪專家評審,確定處置方案,9月底完成招標,力爭2年內完成全部(約150萬噸)堆存污泥無害化處置和場地修復,同時有效控制施工和處置過程中污染影響。
此次“回頭看”發現,沈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沒有按照整改方案扎實推進任務落實,2018年5月才完成了最終招標,整改進展嚴重滯后,原本可以扎扎實實完成的治理工程,被拖成了以“分散轉移”為主要措施的應急工程,并且由于過程監管不到位,大量污泥違規堆存甚至去向不明。
二、存在問題
一是整改工作一拖再拖,一年時間無進展。沈陽市政府作為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對整改工作重視不夠,緊迫感不足,導致整改一拖再拖,一年時間“打水漂”。2017年6月至12月,沈陽市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了28套方案,經歷論證、評審、招標、中標等過程,最終廢標,沒有方案符合要求,治理工作毫無進展。2018年7月,二次招標的中標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整改工作才重新啟動,在僅處理約8萬噸污泥后,又因季節原因停止運行。沈陽市政府在祝家污泥處置工作上,看似謹慎,實則延誤整改時機。
圖1 祝家地區積存污泥場地衛星圖片
二是草率決策,整改搞突擊、亂作為。因整改進度嚴重滯后,2018年4月沈陽市政府決定啟動應急處置工程。為盡快形成處理規模,在處置單位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不具備暫存條件的情況下,沈陽市將積存了十年的污泥不作處理直接裝車外運,分送阜新、鐵嶺、撫順等多個地市。在以最快速度緊急運走32萬噸后,祝家污泥問題整改終于在表面“追趕上了時間”。在督察進駐時,沈陽市政府上報此項整改任務達到序時進度。督察組現場調查發現,分散轉移至阜新、鐵嶺等市的污泥中約有13萬噸尚未進行處置,而且臨時堆存場地多無“三防”設施,環境風險隱患突出,整改工作變成了“污染搬家”。
圖2 積存在祝家地區坑塘內的污泥
三是轉移過程監管缺位,群眾反映強烈。祝家污泥本應參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但在轉移過程中,不僅未嚴格執行“出入廠”計量監控要求,甚至臺賬管理混亂,大量污泥去向不明。督察發現,運往阜新日豐物資工貿有限公司的約6.5萬噸污泥,只有出廠稱重記錄,且不到250公里的運輸距離,有的運輸車輛竟行駛了20多個小時,過程監管嚴重缺位。
阜新市新邱區環境保護部門在收到群眾關于阜新日豐物資工貿有限公司租用新新露天煤礦場地儲存污泥產生臭味的舉報后,才了解到相關情況,隨后對該公司未采取相應污染防范措施擅自堆放污泥的行為進行了立案處罰,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但直至2018年8月28日環境保護部門再次檢查時,該企業仍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
另外,鐵嶺調兵山市環境保護部門于2018年6月13日了解到行政區內要開展祝家污泥應急處置時,鐵嶺市銀邦工貿有限公司已在廢棄矸石山旁堆存2.1萬噸污泥。
圖3 阜新市新邱區露天煤礦廠“無三防”,堆存大量污泥
三、原因分析
沈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祝家污泥處理問題重視不夠,整改不力,盲目開展的應急處置工作監管不到位,環境風險突出,存在慢作為、亂作為情況。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