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11月4日至12月4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貴州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9年5月10日向貴州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反饋會由諶貽琴省長主持,黃龍云組長通報督察意見,孫志剛書記作表態發言。劉華副組長,督察組有關人員,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會議。
督察認為,貴州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力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真重視、真整改、真投入,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
第一輪督察以來,貴州省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和整改工作推進會議,研究部署督察整改工作。黨政主要領導共同擔任烏江總河長,推動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并赴草海、南明河、烏江、開磷集團、貴陽老干媽等重點任務整改一線調研督導,推進整改落實。省級領導包干負責重點整改工作, “一對一、點對點”推進整改難點問題。
深入推進重點問題整改,累計投入近80億元用于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改,拆除保護區規劃紅線內違建房屋5590戶、面積61.8萬平方米,搬遷人口2.24萬人;6萬畝退耕還濕還草工程已基本完成征地,生態補水105萬立方米。推進烏江、清水江總磷污染治理,2018年以來烏江干流水質首次實現達標。投入66億元用于南明河污染治理,南明河干流城區段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基本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注重長效機制建設,制訂印發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八條意見和深化督察整改工作通知,建立各市(州)黨委、政府和省直相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專題報告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履行情況的工作機制。修訂出臺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持續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并先后實施10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實施綠色經濟倍增計劃,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47%提高到2018年的57%。
貴州省高度重視此次“回頭看”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推動解決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19年3月,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問題已基本辦結,其中責令整改1200家;立案處罰373家,罰款2613萬元;立案偵查22件,拘留14人;約談170人,問責111人。
督察指出,貴州省督察整改雖然取得顯著進展,但一些地區和部門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整改任務進展滯后等情況,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和假裝整改等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還不到位。
一些地區和部門對督察整改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推進不力,截至“回頭看”時,全省仍有15項整改任務未按期完成或未達到序時進度。其中,遵義市污水處理設施及收集管網建設滯后,湘江河綜合整治落實不力,螞蟻河、干打壘、洋渡頭等湘江河支流水質仍為劣Ⅴ類,沒有達到整改目標要求。遵義市播州、道真,黔東南州天柱、三穗等9個縣(區)黨委和政府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不認真、不扎實,未按有關要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個別縣(區)甚至在自然保護區內違規審批,對保護區變相瘦身。
原省經信委、省國資委對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逐步實現按廢渣綜合利用量確定產品生產規模,實現磷石膏產消平衡”這一重要決策部署認識不深、領會不透,推進不力,責任層層壓實不夠;原省環保廳對其落實情況監督不到位。雖然2018年貴州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較2017年上升12.4%,但磷石膏堆存量仍在持續上升,環境污染和隱患十分突出。
根據整改方案,六盤水市應于2017年底前完成玉舍水庫二級保護區內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污水達標排放。但六盤水市水城縣政府對此重視不夠,推進不力,一再擅自放寬整改時限,截至2018年11月,玉舍水庫二級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仍未完成。
一些地方檢查考核流于形式,遵義市政府直到2017年12月底才與市直有關部門簽訂2017年環保目標責任書,且未將落實情況納入當年年終考核。安順市未對各縣(區)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2017年環保目標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考評,也未將環保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納入2018年市直部門考評范圍。黔南州甕安縣2017年因連續三個月大氣環境質量惡化被原省環保廳約談,但當年環保考核依然被評為優秀。
二是整改責任落實不力。
2018年1—10月,畢節市中心城區PM10 、PM2.5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上升28.3%和13.8%,升幅分別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三。對此,畢節市既未加強專題研究部署,也未按整改方案要求開展餐飲油煙、汽車尾氣整治,工作十分被動。
六盤水市及六枝特區黨委、政府對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問題重視不夠,未及時采取措施,導致該市六枝河上易黑斷面水質由2017年的Ⅲ類惡化至2018年的劣Ⅴ類,總磷濃度大幅上升。貴陽市開陽縣青利天盟、川東化工、黔能天和、國華天鑫等黃磷企業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長期違法生產,偷排廢水,黃磷尾氣以“點天燈”方式直排環境。
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檢查貴陽市南明河綜合整治情況。
一些地區和部門對群眾舉報的生態環境問題沒有認真查、切實改,以致群眾反復投訴。“回頭看”期間,督察組隨機回訪158個信訪投訴事項,其中52個辦理結果群眾表示不滿意。針對第一輪督察投訴30余次的盤州市威箐焦化廠污染擾民問題,盤州市整改工作不深入、不到位,得過且過,群眾投訴問題沒有得到切實解決,反映十分強烈。
三是整改敷衍應對。
貴州省上報建成的128個園區污水處理廠中,有89個僅是簡單依托當地縣城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后,處理工藝難以滿足園區廢水處理要求,整改走捷徑,輕效果。六盤水市6個工業園區依托鄉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但多數不能正常運行。其中盤南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水量3000噸/日,實際日均處理水量僅20余噸,基本屬于擺設。黔東南州臺江經濟開發區未按要求建設集中式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依托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不能正常運行,園區內貴州永鑫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治污設施管理粗放,含鉛含酸廢水跑冒滴漏嚴重,造成廠外林木死亡。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