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注重可持續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將生態設計和循環經濟要素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建立循環經濟商業模式,開展“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實踐,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2013年華為可持續發展報告》明確提出了公司“綠色供應鏈計劃”。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頂層設計
(一)綠色供應鏈發展規劃
華為注重可持續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將生態設計和循環經濟要素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建立循環經濟商業模式,開展“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實踐,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2013年華為可持續發展報告》明確提出了公司“綠色供應鏈計劃”。
(二)綠色供應鏈管理機構及職責
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華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和節能減排委員會等一些內設機構參與了相關工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研發、制造、采購、人力資源、交付等部門,主要負責戰略實施、重要問題決策、跨部門問題解決以及設定前瞻性目標等工作,引導公司可持續發展方向。節能減排委員會是華為公司綠色環保相關工作部署和執行的專業機構。
二、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
(一)推行綠色采購
華為將綠色理念融入到采購業務之中。2006年,華為發布綠色采購宣言,向社會承諾在效能相同或相似的條件下,優先采購具有良好環保性能或使用再生材料的產品。建立綠色采購認證管理體系,對采購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綠色認證。不采購違反環保法律法規企業的產品或服務。2008年華為同深圳市環保局簽署了《深圳市企業綠色采購合作協議》。華為將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與采購份額、合作機會掛鉤,對績效表現好的供應商,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其產品或服務。
(二)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
2014年,華為公司與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聯合發起了“深圳市綠色供應鏈”試點項目,提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供應鏈模式,通過節能、環保改造,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項目在對供應商進行信息收集、篩選、評估與考核的基礎上,針對性地組織了一系列研討培訓及專家現場技術輔導活動,交流行業中的先進環保技術,幫助供應商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對主動實施污染防治設施升級改造的供應商,在資金扶持上給予傾斜。
同時,項目幫助華為公司完善了綠色采購基準,建全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讓企業的環境管理模式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實現從原有末端治理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從產品的開發、生產、分銷、使用及回收到廢棄物管理等全過程實現環境友好。在此基礎上,委托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綠色供應鏈課題研究,總結華為試點經驗,編寫深圳綠色供應鏈指南。
(三)開展綠色供應商管理
華為的綠色供應商管理,分為供應商選擇、績效評估、合作三方面內容。在績效評估過程中,建立了問題處理和退出機制。在供應商選擇過程中,華為將可持續發展要求納入供應商認證和審核流程,所有正式供應商都要通過供應商認證。華為主要采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全國企業環境表現數據庫調查供應商,進行供應商認證及選擇。華為基于電子行業行為準則(EICC),與正式供應商簽署包括勞工標準、安全健康、環境保護、商業道德、管理體系及供應商管理等要素在內的“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CSR)協議”。
對供應商的績效評估,一是采用IPE的蔚藍地圖數據庫定期檢索近500家重點供應商在中國的環境表現,推動供應商自我管理;二是對供應商進行風險評估和分類管理,將供應商分為高、中、低三級風險,對于高風險供應商進行現場審核,中風險供應商進行抽樣現場審核;三是根據供應商現場審核及整改情況評估供應商可持續發展績效,將供應商分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個等級,評估結果內部公布,并由采購經理向供應商高層傳達,推動供應商整改。如果供應商持續低績效,將降低供應商采購份額直至在供應商目錄中剔除。
三、實施成效
在綠色采購方面,華為積極與客戶、行業協會、民間環保組織、政府環保部門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持續提升綠色供應鏈透明度,連續3年被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評為綠色供應鏈國內品牌第一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