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僅僅十余年荷蘭的Wetsus這家研究院正是針對科技創新的特點,用科學的管理機制,形成分工明確,相互支撐的創新網絡,組織100多家企業,50多位教授,196名博士開展23個主題,62個項目的研發工作。目前,這一研究院已成為世界領先的水處理創新機構,成果轉化率達到40%以上,孵化企業27家。有意思的是,這家研究院每年的研發經費僅1500萬歐元,其中330萬來自于企業。
如果按照彼得·德魯克的定義來理解創新的話,王凱軍認為,我國最大的創新可能是改革開放,因為改革的每一項舉措都使物質生產和能力得到增值。而為什么活性顆粒污泥技術能夠在過去5年里有50多座污水廠采用了該工藝進行新建或改造,迅速而大范圍地被應用,恰恰是因為它確實降低了70%的土地使用,降低了30%以上的污泥處理費用。
更多嘉賓精彩觀點詳見:
您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哦,手機端更精彩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