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州市新北區以全省“263”專項行動為抓手,大力推進村莊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工作,并在去年底榮獲“江蘇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縣(市、區)”考核評比第一名。
新北區約95個村莊、24700戶的農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其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終端污水處理站的建設者,就是維爾利控股子公司北京匯恒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后期3年的運行維護,也由維爾利保駕護航。
當然,這只是維爾利環保服務產業的冰山一角。
維爾利,這家扎根新北,輻射全區、市、省、全國乃至世界的節能環保服務企業,用16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集團化的道路……
懷初心,風浪里闖出逆襲之路
2003年,作為德國WWAG在華的唯一子公司,維爾利落地新北創業中心。這艘搭載著國際領先環境技術優勢的綠色“帆船”,由留德博士李月中掌舵。20萬歐元、1間辦公室、20多個小伙伴,乍看配置簡單,目標卻將駛向那片藍海——環保產業。
創業初的3年里,維爾利開始慢慢在國內做一些垃圾滲濾液項目,逐漸在該領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2006年企業收入實現3000萬元。
但與大多成功企業境遇相似,不經歷風雨,很難見彩虹。
2007年,德國公司退股的浪頭打下來,沖擊后果可能是全盤皆散。多番權衡后,李月中及其管理團隊決定孤注一擲,對公司進行增資重組,最終順利實現管理層收購,轉型為內資企業。而重組后的維爾利則與德方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重新起航后的維爾利,隨即迎來政策東風。2008年,中國政府對環境日益重視,市場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維爾利順勢以其為突破口,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和吸收,結合中國生活垃圾的特點自主研發,推出“垃圾滲濾液處理MBR技術和成套設備”,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和產品。當年實現合同銷售1.5億人民幣,實現5400萬元產值和1600萬元稅后凈利潤。同年,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對維爾利投資1000萬元,為公司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接下來的十年,維爾利向所有人展示了何為“厚積而薄發”。2009年,國家推出了深圳創業板,維爾利積極籌備創業板上市工作。2011年,維爾利成功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300190),一躍成為國內該細分領域第一家成功上市的行業龍頭。從此,維爾利一路高歌猛進,并在今年3月正式成立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企業集團化的蛻變。
拓平臺,勾勒環保產業版圖
如果說深耕環保是維爾利的創業初心,那么拓展創新就是領先業界的不二法門。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環保產業相關的“十三五”規劃也陸續出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方向指引。政策號角一旦吹響,帶來利好不斷,市場需求旺盛,必然引得眾多企業蜂擁而至。2017年起,中國環保產業逐漸由藍海向紅海轉變,光靠在單一細分領域擁有“老資格”恐怕將“雙拳難敵四手”。令人欽佩的是,“東風”起時,維爾利早就走在了“百家”之前,錘煉出過硬的核心業務,并在不同細分市場取得了技術和商業的雙重優勢,從而先人一步搶占市場先機。
“自公司上市后,通過融資、并購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我們對公司的業務范圍和產業鏈進行了擴展和延伸,現在已經形成了城市環境治理、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和工業節能環保三大業務板塊。在餐廚及廚余垃圾、垃圾滲濾液、沼氣及生物天然氣、VOC油氣回收等細分市場領域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維爾利集團董事長李月中說。
維爾利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讓技術創新始終保持接棒與發力狀態,為此,公司一方面始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有機垃圾處理技術,經過充分消化吸收并再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目前,維爾利已是國家滲濾液行業的標準規范起草單位,餐廚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行業標準參編單位,獨編或參編國家行業規范8項,制定企業標準8項。已獲各類授權專利近200項。獲得多項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5項。承擔35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十三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2項、“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固廢專項)3項。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