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代服務業領域。深入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相結合,推動現代服務業專業園區建設,加快現代物流、健康養老、教育培訓、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實施中國(鄭州)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產業園、鄭州EWTO核心功能集聚區、京東亞洲一號鄭州經開物流園、新密軒轅圣境黃帝故里文化產業園二期、鄭州市中央文化區、鄭州金水科創產業園、三門峽高陽山大健康產業園等119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3800億元。
(三)重大基礎設施領域。搶抓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政策機遇,加快構建綜合交通、現代水網、能源支撐等基礎設施體系,實施鄭濟等米字形高鐵、鄭州機場三期北貨運區、高速公路“雙千工程”、普通公路提質改造、“四水同治”十大水利工程、光山五岳抽水蓄能電站、區域儲氣設施、青電入豫工程等107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970億元。
(四)新型城鎮化領域。全面加快鄭州大都市區建設,提升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推動城市老舊小區綜合功能改造,實施鄭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洛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黑臭水體整治、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海綿城市等方面177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4530億元。
(五)農業農村領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快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勢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田園綜合體、鄉村綠化美化、農村公路提質、農村電網改造、農村“廁所革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等方面51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960億元。
(六)生態環保領域。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實施,建設美麗河南,實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保護、鄭州市賈魯河生態綠化、鞏義市生態水系、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靜脈產業園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濕地保護與建設等42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630億元。
(七)社會民生領域。圍繞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就業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實施河南大學國際學院、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省科技館新館、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新館、省老干部大學、鄭州電視中心、青年人才公寓等1080個左右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180億元。
四、推進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繼續實行領導分包制度,健全省發展改革委統籌調度、省直有關廳局和各市縣分別負責的齊抓共管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實行簡報、要報、通報等“三報”制度,定期匯總、梳理、交流各地“7819”擴大有效投資行動工作進展情況,建立旬調度、月通報機制,定期通報各地進展情況。
(二)落實推進責任。各牽頭責任單位逐一細化壓實推進責任,明確每個項目的季度目標、時間節點,建立進度臺賬,按節點計劃加快實施。項目牽頭責任單位為省直有關部門的,所在市、縣政府配合做好手續辦理、征地拆遷、配套條件落實等相關工作;牽頭責任單位為有關市、縣的,省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本系統市、縣項目實施的業務指導、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屬于省、市重點項目的,省、市重點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做好統籌協調推進工作。
(三)強化協調服務。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提速專項行動,各審批部門主動為項目單位辦理前期手續提供輔導服務,加快完善征地拆遷、市政配套、水電接入等項目建設必要條件,對遇到困難和問題未能按時完成的審批事項,逐一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及解決的時間表。將計劃新開工項目全部納入各級聯審聯批范圍,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推廣“容缺辦理”“多評合一”“區域評估”“聯合審驗”等審批服務模式,大幅壓縮審批時間。每季度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社會預期,堅定社會投資信心,在全省形成齊心協力抓項目、補短板穩投資的濃厚氛圍。
(四)保障要素資源。統籌安排各級預算內財政資金,積極爭取中央建設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資金優先支持項目建設。積極向各大金融機構推介項目,推動完善政府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公司互為支撐的擔保體系,探索開展企業綜合信用評價試點,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資產證券化方式融資。鼓勵民間資本通過獨資、組建聯合體、設立投資基金等方式,依法合規參與項目建設。健全完善省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批、征、供、用、管”全鏈條保障模式,保障項目用地。認真落實環保“六個全面”“八個100%”等要求,協助項目單位環保措施盡快達到規定要求。
(五)加強督導檢查。各牽頭責任單位逐一具體落實每個項目日常監管直接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項目日常監管直接責任單位原則上為項目直接管理單位,沒有項目直接管理單位的,由項目單位或法人上級行業主管部門履行日常監管職責,監管責任人為日常監管直接責任單位的相關負責同志。組織開展重大項目督導服務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對項目前期工作、建設進度進行督導檢查,加強調度分析,推動目標責任落實。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