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年前夕,備受關注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于2月1日正式獲得水利部批復。這標志著這項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開工前所有審批要件全部完成。根據計劃,該工程將于2019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
重磅批文
水利部批復珠三角工程初設報告
2月1日,水利部正式批復《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水許可決〔2019〕11號),原則同意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該工程建設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東莞、深圳生活生產缺水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程度,同時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番禺、順德等地區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
至此,這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全面開工前所有審批要件已全部完成。據悉,這也開創了國內重大水利工程初設報告審批速度新紀錄,充分體現了水利部、水規總院及省水利廳等對落實國務院提出的“水利工程補短板”部署的高度重視,為工程全面開工奠定最堅實基礎。
自國家發改委批復工程可研報告后,在水利部與廣東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有關各方抓緊推進初步設計報告報審工作,水規總院、廣東省水利廳及工程建設單位粵海集團先后組織數十次會議與調研工作,最終實現工程初設報告順利批復。
戰略意義
建成后為大灣區提供清澈西江水
根據水利部水規總院審查意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施工總工期為60個月,核定工程靜態總投資為339.48億元,總投資為353.99億元。另據國家發改委對該工程可研報告批復,中央預算內投資定額安排34.17億元,其余投資由廣東省負責安排解決。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水資源配置方案是,多年平均年引水量為17.87億立方米,年供水量為17.08億立方米。這就意味著,待該工程建成后,每年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源源不斷清澈西江水,并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眾所周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與經濟重心的珠三角東部地區,長期面臨水資源分布不均、供水水源單一等難題。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舉措,建成后將與東深供水工程等聯動調控,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香港繁榮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科學設計
百余公里輸水線路地下貫穿大灣區
根據批復,該工程總體布局是,從佛山順德龍江鎮和杏壇鎮交界處的西江鯉魚洲斷面取水,輸水至廣州南沙新建的高新沙水庫、東莞松木山水庫、深圳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輸水線路設鯉魚洲、高新沙、羅田等3級泵站加壓。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是,由輸水干線工程、深圳分干線、東莞分干線和南沙支線組成,鯉魚洲取水口至高新沙水庫輸水線路采取雙線布置,其他線路均采取單線布置。
據水利部最新批復顯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輸水線路總長度113.2公里,其中干線工程輸水線路長90.3公里,深圳分干線工程輸水線路長11.9公里,東莞分干線工程輸水線路長3.6公里,南沙支線工程線路長7.4公里。
據水利部批復,該工程為Ⅰ等工程。輸水干線鯉魚洲泵站等級別為1級,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深圳分干線羅田加壓泵站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2級,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抗震設計烈度為7度。
開工在即
或為2019年全國開工最大水利工程
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實現“少征地、少拆遷、少擾民”管控目標,該工程采用深埋盾構施工、深層管道輸水方式,在縱深40至60米地下空間建造。水利部批文顯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永久征地面積僅2620畝,搬遷人口僅900余人。
對于接下來的工作安排,水利部批文要求,廣東省有關部門要抓緊推進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按水規總院審查意見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加強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嚴格用水管理;切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做好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工作;完善水價政策與水費征收機制;抓緊開展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及時組織驗收等。
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力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加快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建設。在不久前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方面透露2019年開工的最大水利工程或為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