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山西:關于推行區域環評改革的實施意見

時間:2019-02-02 11:08

來源:山西省政府

評論(

(二)高質量編制完成區域規劃環評。高質量完成區域規劃環評是規劃所包含項目環評享受告知承諾和簡化內容等相關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據。改革區域要按照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三線一單”編制技術要求(試行)》等技術規范要求,高質量編制完成區域規劃環評報告,明確“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制定生態空間管控清單、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清單、環境準入條件清單等,提出直觀、針對性強、可操作的管理清單。

(三)制定區域環評改革負面清單。對產能嚴重過剩、高污染、高環境風險和環境敏感的項目,列入區域環評改革負面清單。負面清單內的項目不享受告知承諾和簡化環評內容等相關改革措施,依法實行環評審批。這類項目主要包括環評審批權限在生態環境部的項目,核與輻射類項目,焦化、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電石、火電、制漿造紙、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有化學反應的化工、醫藥等項目,以及涉及環境敏感區的建設項目。改革區域可結合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污染減排目標、區域規劃環評結論和審查意見要求等,細化完善本區域環評改革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外實行告知承諾制的項目要依法完善環評手續。

(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強化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建設項目環評要求,由企業在實際發生排污行為前申領。對未按環評及承諾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三同時”的,項目不得投入生產。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或承諾后,即納入環境監管網格管理范圍進行全過程監管。各改革區域需制定嚴格的事中事后監管方案,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進行核查,并將排污許可證許可事項和管理要求落實情況作為檢查重點,建立完善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的執法監管模式。依法對不按排污許可證排污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直至吊銷排污許可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改革保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區域環評改革工作,建立屬地為主、生態環境部門指導、強化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改革區域在區域規劃環評依法通過審查后,要組織編制實施方案,完善改革內容,突出工作重點,強化措施保障,實施方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批準后實施。

(二)提高審批效率,服務實體經濟。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服務,提前指導,開展重大項目審批調度,拉條掛賬形成清單,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建設單位盡早開展環評,合理安排報批時間。要優化審批管理,為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審批時限原則上壓縮至法定的一半。實施分類處理,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一律加快環評審批;對審批中發現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和相關法定保護區的輸氣管線、鐵路等線性項目,指導督促項目優化調整選線、主動避讓;確實無法避讓的,要求建設單位采取無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規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穿越法定保護區的行政許可手續、強化減緩和補償措施。

(三)強化責任落實,確保有序發展。建設單位對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生態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及相關支持性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對不按承諾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存在超標、超總量排污等行為的失信企業進行嚴厲查處,納入社會信用記錄并公開曝光,不再享受改革政策。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改革的監督管理,定期對改革區域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提出改進措施,對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污染減排任務沒有完成的區域要及時糾正,并實施通報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確保改革區域的有序發展。

(四)加大指導力度,研究解決問題。各地要切實做好改革實施的統籌指導,建立改革工作通報和交流研討機制,加強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改進改革管理措施。同時,要加強改革實施的指導培訓、信息公開、日常管理和執法監管,確保依法有序穩妥推進。對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和有關意見建議要及時報告并處理。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27日

12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