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在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專題會上,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自此,三峽集團在生態環保領域重量級的全資子公司終于亮相。不過,相比于2018年三峽集團在環境產業的風風火火,口含“金鑰匙”、身負重任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誕生得略顯低調,中國水網查閱相關資料,對他作了簡單描繪。
2018年12月13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湖北武漢市江岸區注冊成立。
12月28日,在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專題會上,中國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籌)和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自此,三峽集團在生態環保領域重量級的全資子公司終于亮相。
不過,相比于2018年三峽集團在環境產業的風風火火,口含“金鑰匙”、身負重任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誕生得略顯低調,中國水網查閱相關資料,對他作了簡單描繪。
全能型選手
天眼查信息顯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注冊資金100億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趙峰,現任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作為三峽集團生態環保業務實施平臺,公司業務范圍涵蓋給排水工程、城鎮污水綜合治理、工業廢水處理、固廢處理處置、危廢處理、船舶污染物處置、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修復;河道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村鎮環境綜合治理等。
注冊基本情況如下:
為長江而生
近年,國家對三峽集團戰略發展定位作出了新的重大調整,明確提出:中國三峽集團要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中承擔基礎保障功能,在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中承擔引領責任,推進企業深化改革,加快建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跨國清潔能源集團。
圍繞戰略,依托長江大保護、“一帶一路”等,三峽集團已經將生態環保投資與運營納入重點主營業務之一,成為其下一階段發展中的新引擎,這一點從2018年三峽集團在長江大保護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見。
相關詳情請點擊:
77億!三峽集團聯合中標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項目
為落地戰略,作為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主體和重要抓手、長江大保護實施主體之一,生態環保集團的成立勢在必行。
中國水網通過梳理發現,2018年1月9日,在三峽集團新聞稿《更快更好更多地 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一文中提到,“環保產業雖然不是三峽集團的傳統主業,當前瓶頸問題和實際困難仍然很多,但責任在肩、時不我待,等、靠、要的思想絕不能有。我們正在加緊籌建生態環保公司、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生態環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以此作為三峽集團參與長江大保護相關事業的項目實施主體。”
2018年4月,三峽集團與湖北省簽訂《合作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框架協議》。按照協議,三峽集團將組建中國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并設立中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等。
2018年12月12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與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三峽集團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實施主體落戶武漢。
次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江岸區注冊成立。
那么,這位三峽集團之子有著怎樣的使命呢?
籌備之初,三峽集團就曾表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將負責統籌長江流域樞紐的運行管理,負責長江流域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壩庫區生態環保管理和環境綜合治理,以及流域水資源科學調度與綜合利用等相關事宜。
實際上,除了常規的業務內容外,三峽集團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的期望又何止于此,三峽方面表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將走創新發展之路,以城鎮污水處理為切入點,全面參與實施長江經濟帶11省市生態環境修復,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牽頭、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環保價值實現新路徑,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可推廣、可復制的新模式新機制,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年投資1000億
背靠實力雄厚的三峽集團,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呱呱墜地”就注定非同凡響。
目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已在九江、岳陽、宜昌、蕪湖和重慶等多省市開展PPP項目相關工作。
不僅如此,根據長江日報消息,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計劃投資100億元,聚焦城鎮污水處理、重大生態修復等領域,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資金投入,建成長江生態保護的全產業鏈、全要素配置的龍頭項目。
2019年1月4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啟動大規模校園招聘,招聘介紹中提到,未來五年,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累計投資總額將達到1000億元。
前不久,長江電力擬以20億港元向三峽集團轉讓北控水務4.71億股的新聞轟動一時,除了股權轉讓之外,實際上,剛剛成立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與北控水務就為保護長江而擬進行的合作訂立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北控水務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協定(其中包括)就合作城市、項目業務及研究開展合作,旨在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工作及為長江水質清潔作出貢獻。北控水務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簽署正式協議后,自簽署日期起在若干合作范圍方面展開合作。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