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北京的一個區域黨政負責人霍女士必須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抽時間每周沿壩河巡邏——這是一條流經她所在地區的古老運河,她負責保護這條運河,清理垃圾并留意岸邊會造成污染的活動。
《經濟學人》雜志網站報道截圖
據英國《經濟學人》網站12月13日報道,“河長”制度始于十多年前的東部省份江蘇,在2016年,中央政府發布命令稱,每一條湖泊和河流都必須有人負責讓它們不會受到可見污染物的污染,每條河流都至少有一名當地官員被指定為監督員。
報道稱,現在中國有近110萬名河長。政府稱,對于與監管失誤有關的任何嚴重污染,他們將“終身”負責,但處罰措施尚未明確。
報道稱,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今年早些時候,一份政府報告說,在被調查的“河段”中,有近1/3河段的水源太危險以至于不能觸碰,更不用提飲用了。其中近15%的河段的水源被認為即使用于工業也太臟,湖泊的情況則更糟。報告說,在調查的54個大的湖泊中,有29個的水質被認為對人體接觸而言是不安全的。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在2016年,有37%的受訪者認為水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高于2008年的28%,受訪者對霧霾和生活成本上漲所表達的擔憂較小。
通過APP河長可以對河流情況一目了然
報道稱,相關制度可能會在2019年變得更加明朗,坊間的證據表明這充滿希望。一名在壩河釣魚的男子稱,僅在兩年前,這里的河水是“不透明的綠色”并散發惡臭,但現在河水是清澈無味的,他把這歸功于河長制度。
對臟水有怨言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投訴之處:幾乎每一條河流和湖泊的邊上都豎起了布告牌,上面寫著河長的姓名和手機號碼。霍女士會接聽這些電話。但并不能說北京的很多其他河長也是如此,明年將開展突擊檢查。這可能包括隨機的測試電話。那些偷懶的河長們,要小心了。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