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治理違建臨建“亂”。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治理任務,實現違法建設“零增長”,形成長效管控機制。大力推進圍墻整治,拆墻拆臨,透綠亮綠,騰出用地優先增加公共綠地、休閑、停車等設施。推進城市批而未建圍擋地塊專項整治,一年以上暫不開發的應開辟為臨時停車、健身場地或綠化。
7.治理施工管理“亂”。加強對道路挖掘工程審批管理,嚴厲打擊違章開挖道路行為,規范城市道路占道挖掘,及時恢復路面,減少道路挖掘施工對市容環境、市民生活、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影響。加強對夜間施工工地的監督檢查,為居民營造安靜生活環境。
8.治理背街小巷“亂”。按照水通、路平、墻美、燈亮、線齊、窗明、暢通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背街小巷品質。到2019年底, 實現30%以上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到2021年實現全覆蓋。開展城市各類架空線整治,基本消除“蜘蛛網”現象。
(三)開展“治堵”行動
9.加強交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完善路網布局,優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提高路網密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打通“斷頭路”,推進道路交叉口渠化建設,積極打造“暢通城市”。南昌市要加快推進昌北機場三期擴建、高鐵東站、城市軌道交通、高架路網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構建立體化交通體系。有條件的設區市要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
10.加強公交設施建設。優化公交站點布局,有條件的城市道路要劃定公交專用道。改善公交車輛乘車環境,規范公交運行,優化公交線路,提高安全保障和服務水平。加強出租車等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到2020年,南昌市公共交通分擔率提升到30%以上,其他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分擔率提升到20%以上。
11.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建設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優化城市交通組織,合理設置單行線。規范交通標志標線設置,提升城市道路交通信號設施的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大力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暢通提升行動計劃。強化電動車通行秩序管理。深入開展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城市共享單車管理,大力整治亂停亂放問題。提升市民素養,倡導文明、綠色、低碳出行。
12.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城市公共停車場,鼓勵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設停車場,推廣利用城市支路作為夜間限時間歇性停車位,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開放,重點解決老城區、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建設智能停車誘導系統,推廣車輛號牌自動識別等信息化技術,推進智慧停車。新建住宅停車場須按標準100%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四)開展“功能修補”行動
13.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布局,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和社區管理服務等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著力提高群眾最關心的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加強社區服務場所建設,打造15分鐘步行便民社區服務圈。
14.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綜合管廊建設,積極推進纜線管廊、管道、管溝建設,基本解決“馬路拉鏈”問題。加快對漏損嚴重的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提高管道天然氣覆蓋率,對存在事故隱患的老舊燃氣管網實施更新改造。保障道路路面完好率、平整度,城市道路完好率95%以上,確保窨井蓋和道路路面平齊。提升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能力。
15.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推進污水管網全覆蓋,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排放標準改造。力爭2020年底鄱陽湖流域縣城以上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力爭到2021年底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市縣污水處理廠全部達標運行。推動雨污分流改造,暢通排污管道。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施建設,2021年底設區城市全面建成污泥處理設施。
16.加強垃圾環衛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建設,到2021年城鎮垃圾焚燒比例達到70%以上,躋身全國先進水平。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南昌、宜春市要發揮試點示范,2019年底前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和經驗。各設區市和贛江新區要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深入開展城市“廁所革命”,形成分布合理、數量充足、管理規范、如廁文明的公廁服務體系。
17.加強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加強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社區15分鐘健身圈,力爭每個城市街道均有1處公益性的籃球場或羽毛球場。合理利用城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及空置場所建設健身設施,逐步實現“公園體育化”。鼓勵社會力量建設籠式足球、五人制等小型多樣的足球場地,提倡學校與社會共建共享足球場地。力爭到2020年每萬人擁有0.5塊足球場,有條件的城市達到0.7塊以上。加快城鎮綠道綠廊建設,推進城市型、郊野型、山地型綠道建設,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綠道里程達1公里以上。
18.加強老舊小區設施建設。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整治樓院、樓棟、樓道、樓頂破敗雜亂面貌,完善舊住宅區停車、公共照明、電動汽車充電、智能快件箱、二次供水、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便利店、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健身休閑、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服務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舊住宅加裝電梯,2019年底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到2021年,各設區市形成一批加裝電梯示范建筑。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計劃,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改造任務。
19.加強應急保障設施建設。健全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加快建立城市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城市生產安全事故處置水平。加強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和管理,發揮好應急避難場所作用,提升城市應急救助能力。加強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澇、供氣和污水、污泥、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加強消防站點、水源等消防安全設施建設和維護。
20.加強開發區功能設施建設。按照產城融合要求,將開發區環境衛生、市政市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納入城市統一管理、統一標準,補足開發區功能設施配套短板,大力優化開發區宜業宜居環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